红网新闻11月27日
(通讯员 黄雅兰)生活中,有一些胆囊结石患者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明明我的结石是长在胆囊内,可为什么医生会说这结石不只会把胆囊搞坏,还有可能会对“肝、肠、胰”造成损伤呢?为此,今天我们特地邀请到长沙京石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小攀,来给大家答疑解惑。李小攀讲解胆囊结石相关知识。李讲解有关胆结石的知识。
胆结石是如何损伤“胆、肝、肠、胰”的?
李指出:“胆结石的危害不仅仅是引起腹痛、损害胆囊功能,其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潜在危害。如果结石问题长期得不到治疗,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失去胆囊,对肝、肠、胰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为,从胆道系统的解剖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胆汁的排泄路径是:肝细胞生成→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然后在进食后,胆囊会继续将浓缩的胆汁输送到胆总管→肝胰管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最后通过胆囊的收缩运动进入十二指肠腔,参与脂肪的消化分解。
胆结石的形成和运动可以说是离不开胆汁的,所以结石虽然长在胆囊里,但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在胆囊里永远不会停止。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看看结石是如何在“胆、肝、肠、胰”等地方一步步充当恶魔的:
第一,损伤胆囊。结石在胆囊内形成时,不仅会增大、增大,还会摩擦、刺激与之接触的胆囊内壁,导致内壁粘膜反复损伤,逐渐产生炎症性增生和纤维化,最终使胆囊慢慢萎缩,直至完全丧失功能。同时这也是诱发胆囊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
此外,结石也可因食物刺激或体位改变而移位。一旦嵌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胆囊内的胆汁就不能正常流出,胆囊内的压力就会增加。如果此时不及时解除梗阻,胆囊会因充血水肿的炎症反应而失去弹性,导致功能丧失,积聚在胆囊内的胆汁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引起胆囊化脓、坏疽穿孔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第二,损伤肝脏。我们都知道胆汁主要是由肝脏产生并不断分泌,然后输送到胆囊进行储存、浓缩、排泄等。然而,当结石在胆囊中生长时,一些小结石也可以随着胆汁的流动而移位。如果阻塞在胆囊管或胆总管,会导致胆汁流出不畅,从而使胆汁反流,积压在肝脏。
时间长了,就像膀胱会长时间憋尿一样,肝脏也会被胆汁“损害”,引起肝肿大、黄疸、血液中转氨酶值升高等。,引起肝功能的急性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不可逆的后果。而且胆汁沉积在肝脏容易形成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化脓导致胆汁性肝脓肿。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对肝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损伤肠道。胆结石对肠道的损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当胆结石堵塞胆囊颈部时,肝脏分泌的胆汁由于无法进入胆囊,会通过胆囊管、胆总管等通道直接流入肠道,而胆汁中的胆盐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当肠道内胆汁异常增多时,会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肠道不适、腹泻等症状。
另一种是当胆结石体积过大时,可引起胆囊炎症慢性穿孔,从而引起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较大的结石也可通过瘘口进入肠道引起胆石性肠梗阻。严重时肠壁还可因结石挤压而坏死穿孔,进而诱发弥漫性腹膜炎等致命并发症。
第四,损伤胰腺。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肠道,有一个特殊的通道叫胰管;还有一个特殊的通道让胆汁去肠道,叫做胆总管。胰管和胆总管在十二指肠汇合,一起进入肠道。这个入口医学上叫肝胰腺壶腹。
如果胆囊内的小结石随胆汁顺利流过胆囊管和胆总管,最后停留在此处,就会不断刺激周围组织,造成组织水肿和壶腹狭窄,不仅使胰腺分泌的胰液无法流出,还会使胆汁和细菌回流到胰管,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不想石头“四面害人”,应该如何科学处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胆结石的危害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如果我们不想让胆结石在体内“四面楚歌”,我建议你牢记三个字“早”,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来科学应对:“早防”是指加强饮食管理,积极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比如要少吃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做到饮食均衡、荤素搭配、三餐定时、饮水充足,避免胆汁在胆囊内浓度过高、时间过长而在胆囊内沉淀结晶、形成结石。
“早发现”是指每个人每年或每半年都要做一次肝胆结石的彩超检查,以便在结石形成前及时发现,并通过药物、调整生活饮食习惯等方式进行干预。
“早治疗”是指如果发现结石时已经形成,应尽早治疗。这样就有更大的机会在胆囊功能仍然存活的情况下成功进行超微创经脐保胆取石术,既保护了肝胆、肠胰的健康,又避免了胆囊切除术的后遗症,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最后,长沙市史静医院的专家温馨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处理胆结石时,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把结石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