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闪光]
在“审慎稳健”的监管要求下,银行严控增量,清理存量,信用卡赛道结束。
蒋光祥
你有多久没在买单的时候掏出信用卡潇洒的递过去了?数据显示,2014-2017年是信用卡快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2017年,信用卡数量一年暴增1.2亿张,是高峰;之后,2018年迎来下滑趋势。信用卡行业整体余额年均增速从2017年的36.9%下降到2020年的4.2%。
有人认为信用卡的衰落与支付方式有关,因为移动支付在流量入口上有天然优势,加速了移动支付习惯的渗透。这话自然没错,但其实大部分支付方式,前置条件还是要先绑定自己的储蓄卡或者信用卡。换句话说,当消费者选择使用信用卡(即信用卡)进行移动支付时,信用卡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仅从这一点来解释信用卡行业的衰落是不足为信的。
支持上述观点的另一个论据是,移动支付手段也可以离开信用卡,比如蚂蚁的“花朵”和JD.COM的“白条”。这些消费金融产品(小额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一样,属于金融产品的一种,本质上是金融服务,本质上起到信用卡的作用。像信用卡一样,既可以提前满足购物需求,又可以分期。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拖欠还款,后果会和信用卡逾期一样严重,甚至更严重。
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理财产品是不能接受的。换句话说,有些人可以接受信用卡,但不能接受“花呗”和“白条”,尤其是有传言称这种借贷会在自己的征信中体现为“小额贷款”之后。所以,即使现在的借款功能几乎渗透到了我们手机中常用的每一个APP,但大多数人还是心存警惕。所以把这个作为信用卡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没有错,但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们试着从根源上分析,信用卡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对自己分期还款能力的信心出现了一些问题,至少没有以前那么乐观了。在最近的一项调查样本中,约35%的年轻人不使用信用消费,大部分信用消费比例在收入的20%以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告别“超前消费”。
还有一些不可低估的强大外部因素。比如,去年年中,银监会、央行发布信用卡新规,提到要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防范骗卡办卡、过度办卡等风险;设置单个客户发卡数量的上限。还提到不再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市场份额作为考核指标,降低睡眠卡比例是第一要求。在“审慎稳健”的监管要求下,银行不再需要严控增量、清理存量,信用卡赛道将终结。自2021年起,部分银行已停止披露卡金额。以前在大街上,超市里,随便摆个小摊,喊着“要不要用信用卡?”可以办张卡送锅碗瓢盆和行李箱,现在越来越不常见了。信用卡新规还提高了年轻人申请信用卡的门槛,比如申请人收入要稳定,有还款能力,或者有抵押资产。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很容易被拒绝。要知道,以前在大学食堂门口,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为了引流而同台竞技,可谓校园一景。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信用卡开始“降本增效”。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宣布从2024年起调整部分信用卡的权益,部分权益到期后不再续保。众所周知,到处送信用卡的增值服务本身就是相当一部分持卡人最关心的地方,也是银行信用卡拓展和留住客户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在连这个权利都开始“挖搜”了,一些“卡”客户可能会对这个卡的用途产生困惑。还有一些小众群体,他们对信用卡的使用处于“边缘”灰色地带,他们打算用其他投资来覆盖使用信用卡的成本。现在看来,他们是无能为力了。诸多因素叠加,信用卡不香也不足为奇。
(作者是基金从业者)
本专栏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