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夜校社交平台上有两类内容特别容易受到关注。下班后你去哪里?以及周末去哪里。最近流行的“夜校”似乎同时踩了这两个流量密码。上一次夜校这个词被广泛讨论,可能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工人夜校。如今,这个历史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今年8月,“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火爆。因为友好的时间,众多的地点,超高性价比的课程,吸引了无数上海年轻人报名,甚至出现了65万人同时在线抢课的热闹场面。公益夜校
公益夜校指的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走红的上海夜校就是这类。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以来的首个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采用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的模式。在晚间时段为18-55岁中青年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的活动。在北京,也有很多类似的免费艺术课,地点大多集中在社区或者街道办事处。授课教师虽然没有上海夜校那么大牌,但也是有正规教资的相关院校毕业生。老年大学
另一类则是由单位或工会组织的成人大学、职工大学、工会学校,具体可以搜索当地老年大学、工会的官网或公众号查询。▲图/新京报商业夜校在上海夜校走红后,其他城市年轻人也都涌现出旺盛的学习需求。于是,很多私人培训机构和艺术培训中心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夜校”。同样是晚间上课,同样照搬上海夜校500元12次课的收费模式,类似的模式迅速在全国各地批量复制。社交软件上组织者和机构大量发布内容,招募有需求的年轻人进群,但依旧有人表示,合适距离合适内容的课程依旧一课难求。▲图/小红书“一下被拉进了好几个微信群,不是时间不合适就是地点太远,每天下班后真的很疲惫,如果路途过远长途跋涉会吃不消。”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夜校,弹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里有夜校?”想去夜校的人和机构之间存在天然的信息差,这也催生出很多所谓的个人创业者,这些人通常并不负责授课,主要精力就在拉群和加人上。小圆本来报名夜校学国画,在老师推荐下开始兼职帮夜校做中介,因为本身从事运营工作,招募学生的帖子很快被推上热搜:“我已经连续一周没睡过好觉 ,手机打招呼的人快爆了,每天加人都加不过来,一周加满了6个百人群,我们夜校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只能把群转给别人代运营。”▲图/北京夜校群对于现在的夜校热潮,她认为:“大城市大家居住地非常分散,中介串联上下游非常困难,有场地的没资质,有老师的又没场地,现在只能先把人聚集在群里。”虽然在做夜校中介,但她并不看好这份工作的未来:“如果还是以现在的模式,并不看好这件事情的未来,机构能教的人数是有上限的,在几个月之后,就很难带来更多增量了。”舞蹈工作室负责人舟舟说:“我们本身也有低价的试课班,现在把夜校当作一种额外的获客引流方式,现在第一批学员已经上了一个月课,每天加班到很晚,但还是很难盈利。”柴老师在北京经营一家陶艺工作室,一个月前有自称夜校中介的人找来,希望和他合作,每人抽取20%的佣金,被他果断拒绝。“我们工作室距离市中心较远,不太适合做夜校,年轻人不可能下班后还有精力乘坐很久地铁来店里,如果顾客想体验并不需要晚上来,如果他想系统学习,可以来上体验课,我们觉得这才是可持续的。”在他看来:“目前的夜校中介似乎是一种无本万利的流量生意,很多时候夜校变成了一种店铺纯粹的引流方式,当热闹散去,还是要面对基础的经营问题。上海夜校能做到500块12节课可能是因为公益性质,如果北京的商家照搬模仿,恐怕很难长久。”培训机构希望获得新的客人到店,而年轻人希望找到合适的夜校培养兴趣。中介的存在看似可以沟通两端,但目前很多时候依旧是很难匹配资源,目前的夜校似乎进入了一种表面繁荣。对于想上夜校的人来说,原因是多样的。 ▲图/新浪微博“夜校也许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非功利性地发展一项兴趣。”“工作压力很大,需要转换到另一个兴趣里获得解脱,因为夜校的加入,反而是给工作蓄力,活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图/Bilibili当代年轻人想要在下班后重构自己的文化生活,培养一门兴趣,这样的需求是真实的。原本夜校的出现对应着这种需求,但当洪水般的流量涌向夜校,事情的发展开始变得不受控制。有刚刚参与过夜校的网友表示:“跟风去参加了一节课之后感觉一言难尽,一些机构缺乏标准的课程策划,授课老师的专业度存在争议。”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夜校模式其实还是商业机构的获客行为,收了500元费用之后,课程的请假和换课问题容易产生进一步纠纷。在社交媒体,我们看到已经有商家表示第一期结束后不会继续开展第二期,因为店面租金高,夜校难以覆盖成本。而一些商业夜校在宣传语里直接打出了“提升收入”“下班后悄悄超越同事”的口号。此前,上海夜校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希望未来在工作场合和家附近增设更多点位,能让更多人在家的附近上到喜欢的课程。”也许当这股风潮过去,高质量、有性价比,并且有统一规范的夜校,才能被更好地延续。▲图/小红书“我一下子被拉进了好几个微信群,要么是时间不对,要么是地点太远。每天下班后我真的很累。如果路太长,我就吃不下了。”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晚自习,弹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晚自习在哪里?”想上夜校的人和机构之间有天然的信息鸿沟,这也催生了很多所谓的个体创业者。这些人通常不负责教学,主要精力是拉群加人。小源最初报名参加夜校学习中国画,并在老师的推荐下开始做夜校中介。因为是搞运营的,招生的帖子很快就被推上了热搜:“我连续一周没睡好觉,手机问候的人数都在爆炸。每天都加不到人,一个星期就有六百人。我们夜校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只能把团转给别人运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