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动艺术在全民中普及,北京市石景山区提出打造“全民艺术生活圈”的总体思路,以品牌为引擎推进区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京西独具特色的文化赋能场和群众文化生活幸福圈。
在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引下,2023年,石景山文化馆将以总分馆共建的“文化馆群”为重点,立足“全域、全时、全龄”的“三全”覆盖理念,从设施建设、品牌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影响力打造五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全民艺术生活圈”。
石景山文化馆按照“资源整合、要素集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思路,深化主分馆建设,推动一系列优质文化活动由区文化馆主阵地向“一主(区文化馆)、一辅(分馆)(特色文化空间、艺术广场、艺术空间、艺术街角等)多阵地协同拓展。)”,从而形成了京西文化艺术阵地综合体。
同时,石景山文化馆将社会力量共建的总馆、分馆、服务点、分馆等纳入“时光里”空间体系,着力开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打造“时光里”艺术空间。通过共同建设设施,文化场景将更加丰富、多元、富有创意,更多人在家门口就有好去处。“我们还结合区域文旅融合战略,策划推出了‘城市漫步‘in Time’精品文旅线路,近期将打造更多‘文化日常’打卡地,让石景山区成为文化可体验、街区可漫步的浪漫艺术区。”石景山区文化馆馆长甘楠说。
此外,为不断创新文化服务供给,石景山文化馆以“收获知识、感知艺术、遇见美好”为目标。2023年开展高质量岗位培训1200余课时,参训总人数超3万人次。同时着力打造“清悦时光”“艺术夜校”等品牌服务,极大地推动了“全民艺术/[生活出圈”。
其中,“艺术夜校”是石景山文化馆聚焦错时、延时、夜间开放的阵地服务品牌项目。石景山文化馆内的“艺术夜校”以“艺术生活+”——做生活的艺术家”为核心理念,为上班族、热爱文化艺术的学生等年轻人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公共文化艺术课程,让市民下班后有个生活“充电站”。舞蹈声乐、即兴戏剧、美容健身、非遗作品等热门课程广受好评。如今,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艺术”已经成为生活周围年轻人的时尚之夜。
为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石景山文化馆充分发挥“专业+志愿者”双轮驱动效应,构建强大的人才队伍体系,推动“全民艺术生活圈”有序运行。据介绍,在专业力量方面,文化馆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积极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和院团教师对接,注重文化指导工作人员的能力评估和培训,打造高质量的全民艺术普及师资库。在志愿服务方面,推出“美丽生活经理人”计划,引导文化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和文化特长,开展活动策划和提供服务产品,鼓励身边人共同创作、共同创造。“通过‘专业+志愿’的合奏,我们将努力奏响‘国艺生活出圈’的高质量发展协奏曲。”甘楠说。
石景山区文化馆还不断加强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国艺生活圈”标准体系。例如,针对“时光里”空间体系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将总馆、分馆、服务点、新空间的设施建设、品牌活动、文化队伍、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体系。每年对“全民艺术生活圈”各设施空间服务效能进行系统评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及时总结特色亮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024年,石景山文化馆将针对不同时间段、不同人群进行服务细分设计,通过“全时段”服务覆盖“全年龄段”人群。比如上午为老年人提供健身锻炼服务,下午为写字楼白领提供“流动配送”服务,下午为中小学生提供“双减”服务,晚上为上班族提供“夜校”服务,让人们通过美学艺术滋养成为生活艺术家。通过“社会化运营+收费优惠服务”的运营组合,为“全时段”服务带来有益循环和创新突破,使其成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石景山文化馆“全民艺术生活圈”的创新实践,为全区共绘“艺术区”发展蓝图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盘活资源,从设施网络布局、业态完善、场景营造、智慧创新等方面推动“全民艺术生活圈”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文化生活增添质感和效益,努力推进“艺术之区”建设进程。
2024年1月23日中国文化报第二版发表了一篇特别报道北京石景山:打造“全民艺术圈”,开辟美丽新天地生活。
↓ ↓ ↓ ↓ ↓ ↓ ↓ ↓ ↓
责编:陈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