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新闻客户端吴忠尧
腊八节那天晚上,我正准备出门去菜市场,妻子叫我去买一斤猪油。我犹豫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看到我还站在门口,我妻子又重复了一遍以确认。在我的印象中,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家里买猪油了。老婆一提醒,恍如隔世,我不禁怀念起小时候猪油飘香的时光。
小时候物资匮乏,很多货物都要凭票供应。我一年只有几张可怜的肉票。除非迫不得已,我从不轻易使用它们。吃肉成了一种奢侈,我过着没有油和肉的艰难生活。猪油属于猪水范畴,不占肉票份额。因此,它成为普通人追捧的珍宝,是当时肉类的重要来源,在配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样的猪油也分优劣。上品是板油,是猪腹腔内壁的一大块脂肪。它被一层薄膜包裹着。当你用手捏它时,它摸起来又粘又有弹性,出油率高,油渣少。其次是净油,附着在猪肠上的一层薄薄的脂肪看起来像梳子,也称为“梳油”。扯下来容易断,油少油渣多,但是价格很便宜。
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年关将至,母亲都会熬一碗猪油备用。熬猪油的过程并不复杂。母亲将猪油清洗干净,切成丁,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的水。首先,她用大火烧了一会儿。水分蒸发后,她转向低热。期间,她不停地用锅铲翻动猪油,使其受热均匀,防止焦化。过了一会儿,肥肉发出“咝咝”的声音,与此同时,肥肉慢慢萎缩,油逐渐从锅底渗出,越聚越多,肥肉浮起来,挤着滚着,越缩越小,失去了原有的洁白,变成了金黄色的猪油渣,这时就可以退休关火了。
母亲用漏勺舀起油渣,用力摇了摇,然后“咣当”一声倒进海碗里。闻着诱人的焦香,我已经垂涎三尺,丝毫不理会妈妈“别急,别急,小心烫伤”的嘱咐。猴子抓起一个放在嘴里,轻轻地咬了一口。咔嚓一声极脆,油渣的味道在他的唇齿间迸发,极其美味。
新熬制的猪油散发出芳香醇厚的气味,金黄如琥珀。母亲用勺子将猪油舀入碗头,冷却凝固后,变成乳白色,细腻如脂,温润如玉。
毫无疑问,在我的童年时期,是猪油滋润了我微薄的生活。比如炒青菜的时候,我妈撬了一坨猪油放在热锅里,一股烟冒出来,再把青菜倒进去,炒出来的青菜又绿又爽又香又油又软。再比如阳春面。母亲挑了一点猪油,蘸到汤碗里。猪油慢慢融化,五颜六色的油星漂浮在面汤上。随着猪油的渗入,面条吃在嘴里,爽滑爽口,香味醇厚。
说猪油“多才多艺”并不夸张,它的用途早已渗透到食品的多个层面。在我的家乡,咸菜炒肉丝,蘑菇炖豆腐,咸菜煮竹笋,蔬菜烤年糕,芝麻包糯米球,炒糯米和蒸八宝饭等。,一坨猪油的效果就像棺材上的钉子一样好。有了它的点睛之笔,平平无奇的食材立刻变得神奇,简单的味道也变得丰富起来。
猪油拌饭(资料图)。根据CFP的说法。我童年最快乐的一餐是猪油拌饭。挖一根筷子把猪油放在米饭中间,然后倒入一些酱油搅拌均匀。猪油完全融化并渗透到米饭的温度后,一碗米饭突然变得活泼而芳香,晶莹剔透,就像一个微微穿着薄衣服的自然美女,让人眼前一亮,瞬间点亮了我的味蕾。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我可以直接吃,不用配菜。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三碗,没有皱眉。
岁月易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猪油这种曾经风靡一时的食品也屡遭争议。据说猪油是不健康的食物,含有大量动物脂肪。多吃对人体有害,会增加胆固醇,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曾经在肉摊上非常受欢迎的猪油已经今非昔比,就像贵妇沦落为仆人一样,不再受宠,几乎无人问津。我没心没肺,近年来,由于我的高血压,我对肉类的摄入变得非常谨慎,我不得不放弃我所热爱的东西。猪油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渐行渐远。
其实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猪油,猪油百害而无一利。在《本草纲目》中,李自珍详细解释了猪油的功效:“味甘,微寒,无毒,益胃利尿,除五痘水肿,生发利血管,疏风清热,润肺散寒结,散血。”《黄帝内经》也说:“饮食有节,无过则安。”这句古老的格言讲述了均衡饮食和身体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你不应该因噎废食。凡事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这样健康和食物才能共存。
一直说腊八是新年,老婆准备煮点猪油,大概是为过年做准备。这正是我想要的。借此机会进行一次罕见的牙齿祭祀,不仅可以重温很久的猪油美味,还可以满足我的怀旧情结。为什么不呢?
我欣然买回一大块板油,妻子在厨房忙着洗、切、煮。煎炸的噼啪声响起,新鲜的猪油味立即弥漫开来...晚上猪油煮好了,油渣喝完了,美妙极了,还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酒微醺,全身舒畅。突然我想起了蔡澜的一句话:“没吃过猪油的人不明白世界上最好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