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摊经济的流行,地摊文化在年轻人中异军突起,“网上地摊”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手工艺品、摄影、创意设计...“网络摊主”卖的产品不仅五花八门,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小小的摊位传递着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对生活工作的态度和渴望。
做一个“互联网供应商”
“双11”当天,18岁的广东大学生周在小红书上更新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三幅画有波浪的丙烯肌理画,配文为:“网上摆摊卖画第140天,我把画卖到了冰岛看海~”没多久,有网友私下询价,两幅画成功成交,一笔“互联网生意”完成了。近两年,地摊经济火了起来,“地摊”一词风靡一时。有许多像周这样的“95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摆摊,并选择成为一名“网络小贩”。
你在网上摆摊干什么?记者发现,大部分都是手工钩编、手绘绘画、DIY泥塑手工工艺品,或者提供摄影、创意设计等服务。单主选购或提出定制需求,由摊主手工制作。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摆摊。“我之前也尝试过线下摆摊,摆个照相摊,有兴趣的路人会过来咨询。”22岁的摄影师于典(音译)说,但线下摊位的覆盖范围有限,还会受到天气等突发情况的影响。网上摆摊没有这些烦恼。
今年3月起,于典开始了自己的摄影账号,经常发布一些人像摄影作品。不少网友留言“好美”“想拍”。“虽然账号到目前为止只有700多粉丝,但是有很强的变现能力。我每天的闲暇基本都很充实,尤其是这个毕业季,两个月赚了两万块。”于典说。
和于典一样,很多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转行做了摊主,自己当老板。他们以兴趣为主,以玩为主,赚钱为辅;爱小众,强调个性化定制服务;有些商品不是实物,而是卖知识或技能...
23岁的手工艺人阿月去年在Tik Tok上分享了一个毛绒动物爪子的视频,迅速赢得了30多万个赞,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想到这么小众的爱好也能接到单子,从那以后就一直做。我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阿月说。
这不是摆摊,这是爱
“世界是多样的,所以你应该允许美丽却无用的‘废物’存在。”24岁的叶洛(化名)这样描述他的“生意”。大学毕业,在公司工作了4个月后,她辞职回家重拾曾经的爱好——泥塑手工制作。Loye的粘土手工定制作品这不是摆摊,这是爱。“通过双手,把一滩烂泥变成一个‘小人’,变成一件作品,遇到喜欢的单身主人,你会觉得很满足。”洛耶说。
杨景文,华中某211高校研究生,擅长视觉设计,包括杂志排版、海报制作、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网上摆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兴趣。看到自己的毕业文化衫被大家穿着,给毕业生留下一点点回忆,我觉得很自豪。”杨景文说。
“有时候我想休息,我会允许自己休息一会儿。”杨景文说,年轻人更倾向于放松和休闲,但这不是“坏”而是自由。
于典也说:“没有特别迫切的需求,所以要以网络摆摊作为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有了这个副业,我可以生活活得更舒服。当然,没有它我依然可以快乐地生活。”
锻炼和提高是网上摆摊的另一个关键词。周是一名艺术类考生,大学主修艺术设计。她说,很多艺术生上大学后“很少画画”,在网上卖画让她可以坚持画画,提高技能,比以前更了解市场。
“传统大学生兼职做家教或者钟点工,现在网上摆摊和我大学专业很有关系。我在实践中锻炼技能,作品可以写在简历上。”杨景文说,除了硬实力,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与人交往的软实力也在网上摆摊中得到了提升。
爱情抵消了努力。
单兵作战是线上摆摊的常态。采购、客户服务、生产、包装、运营...维护一个互联网摊位所需的许多工作都由叶洛一个人承担,有时会忙到凌晨4点,甚至通宵达旦。“个人定制的手工艺品只能自己做,和客户沟通的每一个环节我都要参与,否则做不出满意的作品。”于典也认为个体户的业务规模是有上限的,延展性和裂变程度小,于是成立了创业公司来扩充自己的团队。
现在于典在西部教书。她已经把摊位的日常管理交给了一个妹妹。她打算以后继续创业读研究生,但还是副业。于典说,当兴趣变成工作,就会变得痛苦,消磨掉很多快乐。
全职还是兼职?不同的年轻人有不同的选择。
“我是全职捏土的‘无业游民’。这半年来,我平均每个月捏120个反派,收入过万。自由职业者一定要勤奋,不能拖拖拉拉,多做多赚。”叶洛说,“目前,我处于快乐的状态,但我会对未来感到担忧和焦虑。我怕我没有订单,没有流量,喝西北风。”
在虚拟的互联网上,没有任何平台担保的地摊,每一笔交易都是信任的链接。跑单,退单,踩雷,见各种客户,年轻的摊主“慢慢摸索试错”,也总结了一些维护自身权益的经验。
“当然,做生意有风险。现在我先收定金,防止有人离单。生产完成后,交货前,支付尾款。否则不付款收货就会被拉黑。我无能为力。”洛耶说。
忙碌、不稳定、信任危机,互联网地摊的经营有自己的弊端,但也有无限的可能。年轻的摊主们用自己的热情打开了网上摆摊之路。他们说,有爱才有未来。
(半月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