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圈子”生活“附近”深度阅读,享受便利。  第1张老人在福州老年食堂吃饭。福建日报记者游清辉摄

核心提示

一刻钟,普通人走1000米的时间。在这个时空范围内,居民可以享受到基本的生活需求,这就是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初衷。

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便利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及《试点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城市便利生活圈建设”的思路。此后,我省福州、厦门、泉州入选国家试点,其余城市也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

这个“圈”如何真正疏通消费的“微循环”,解决生活“大问题”,“圈”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走访省内多地详细了解。

没有“圈子”的幸福生活

早上,我下楼去参加民间乐队的排练。中午去“高级饭堂学校”吃饭。下午,我和邻居下棋。这是福州市鼓楼区胡风新城红山镇居民林的一天。志愿者还每周给老人免费理发。必要时转个弯到健康小屋,慢性病患者可以回来看病开药。

这些活动集中在总面积为1056平方米的邻里共享空间。改造前只是一片凌乱的架空地板。

很多居民一开始并不了解小区内共享空间的具体用途和服务对象,甚至在装修时提出了异议。谢就是其中之一。“看到社区和居委会做出的努力,看到邻里共享空间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效果,现在我要给它一个大大的赞!”谢对说道。

在“圈子”生活“附近”深度阅读,享受便利。  第2张福州古东街树兜老年食堂福建日报记者游清辉摄

胡风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2000人。2007年,这个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拆迁,现在住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拆迁户。以胡风新城二区为中心,周边便利店、超市、餐厅、五金店、理发店、银行网点等基础保障业态一应俱全。胡风社区的“15分钟幸福圈”惠及了33000名居民。“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过去想都不敢想。”林笑着对说道。

作为全国首批“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福州于2021年10月出台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将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保障工程,并将其建设进度纳入市级绩效考核。计划是2021年。

今年以来,面对人民群众对就近多元生活服务的需求,福州市鼓楼区在便民圈的基础上,提出建设25个集“医、食、护、行、商、购、康、学、护、情”为一体的“15分钟幸福圈”和“15分钟便民圈”。

在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中心区的圣湖小区,记者还发现了浓烈的烟花味。

从圣湖小区南门到主街丰泽街,有几家配钥匙、换衣服、卖农家菜的小店,只有几平米,却大大增加了居民的便利生活。

从小区到丰泽街不远,沿街100米内,有两家连锁便民超市,一家海鲜超市,两家理发店,一家大药房。“如果下雨,这里很多商家都会贴心地为居民准备雨伞等电器;超市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年纪大的人在吃力地拿东西。只要他们不忙,就会主动帮忙送他们上楼,很温暖。”一位住在圣湖小区的老人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各种各样的“小店”像齿轮一样相互啮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方便居民的大地图。

“进口”服务同样贴心。今年6月,在泉州市商务局等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圣湖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服务平台,近20家家政企业走进社区,为居民带来育婴保洁等家政技能实践示范和家电清洗等便民服务,普及家政服务新理念新知识,打造服务对接新空间。这个服务平台是“方便一刻钟生活圈”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通过集中展示和对接,目前已经有几家国内企业正式进驻社区。有了驻点,家政服务双方的信任度更强,可以保证家政服务的便捷有效供给。”圣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介绍。

在“圈子”生活“附近”深度阅读,享受便利。  第3张福州古东路树兜老年大食堂,老人在选菜。福建日报记者游清辉摄

近年来,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是核心商务区和区域商务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服务社区居民的便民生活圈建设相对滞后,仍存在网点分布不均、设施陈旧、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足等短板。

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平均有75%的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预计到2035年,中国约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将越来越成为提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开展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同时也将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场景。

在此背景下,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距离内,建设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方案明确,要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变成“方便一刻钟生活圈”的“满意清单”。

一“圈”一策,“圈”各有特色。

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随着社区商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一端与社区居民相连,另一端与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相连,是联通经济社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

福建省批发零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安新教授分析,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商务部提出“六个一”,即发展“一上午一店”(便利店、早餐店),补充“一菜一修”(菜场、小修、小服务)。从福建原有的基础来看,便利店、药店、餐厅等业态都比较成熟。比如在《2023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中,厦门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福州在全国餐饮市场有“小餐饮之都”的美誉,每年孵化的小餐饮连锁品牌不计其数。这些业态将以品质提升为核心,走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的道路。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正面引导和激励力度。

但仍有一些需求不容忽视。比如《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服务“一老一小”(养老、托幼),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的刚需。

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

打造“一刻钟便捷生活圈”,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把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围绕居民需求做文章,让“生活圈更有特色。

在“圈子”生活“附近”深度阅读,享受便利。  第4张为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功能,福州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解决各社区0-3岁儿童问题。近日,福州东街口风景名胜区新兴苗圃(东街园)正式开园,这是鼓楼区第二家苗圃。福建日报记者游清辉摄

圣湖社区辖区内有知名的公办、民办学校,如泉州市实验中学、丰泽区第二小学、圣湖幼儿园等。居民接送适龄儿童非常方便。随着各地大学的设立,社区着力打造“书香圣湖”品牌,不仅拥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一站式”教育资源,还拥有相对完善的托幼设施和丰富的老年课堂。居民们津津乐道的“15分钟便民精神文化圈/[k0/]”。

一个周四的上午,我走进了位于圣湖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老学校。正在进行的合唱课上,20多位老人在老师的指挥下齐声歌唱。他们看起来很专注,有些人还在打拍子。今天的歌曲是“我们共同的家”。

“平时送孙子上学大概10分钟。送完孩子,我只是来上课学习书法、戏曲、绘画...课程非常丰富。这边下课了,正好去接孩子放学,生活很充实。”居民李民杰说。

李介绍,社区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重视精神需求。从最初成立兴趣小组,到发展到泉州社区大学圣湖老年教学示范点,如今的教师更加专业,开设17门课程。在家门口邀请优秀教师进校的目标不仅仅是方便,更是课程质量,让居民学有所成,有所收获,走向成功。

在李看来,泉州这座“世界遗产城市”,充满了历史的魅力和烟火气。关乎民生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也是泉州市“见人见事生活”的生动注脚。

巧合的是。

胡风新城有很多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近年来,托儿所、幼儿园、托管、社区少年宫等多个教育板块陆续推出。邻里共享空间还建起了儿童成长服务站,家长不出小区就能照顾孩子。

资源的引进离不开福州鼓楼SDIC的子公司福州润楼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润楼教育科技集团总经理林林介绍,以托育机构为例,结合辖区众多学龄前儿童的实际情况,胡风社区引入鼓楼SDIC茉莉托育服务,为6个月至36个月婴幼儿提供灵活多样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除了全日托,还有学前体验、半日托和临时照料,满足家庭的多样化需求。有了社区的支持,场地租用成本相对较低。目前托幼机构最大的支出来自教师工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留有微薄的利润空间,机构收费相对市场价格有一定优势,家长还是很欢迎的。”

通过走访,林林发现,其实很多社区都有闲置的场地,只是社区本身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面对居民需求,如何通过第三方力量盘活闲置资产,通过低补偿费服务居民、反哺社区?“结合鼓楼区正在实施的‘幸福圈’建设,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有更大的渗透空间。”她说。

该模式带动更多社区“走出圈子”

一个更大的“15分钟欢乐圈”样板工程正在打造——福州鼓楼区鼓东路与国投集团联手打造的、旨在创新社区居民“15分钟便捷生活圈”新服务模式的“树兜欢乐巷”社区综合体面貌逐渐明朗。

临近中午,福州屏东路书香弘强新苑“书斗幸福巷”一楼老年食堂迎来了陆续前来就餐的市民。在不断升温的热度中,宝龙鲜、善缘大食堂、清口清等连锁餐饮品牌以地摊形式进入。色彩明亮的用餐区配有带扶手的餐椅和专为老年人准备的用餐场所。不仅有米饭套餐,还有鱼、饺子、粥等地方特色美食。早上6: 30到晚上10: 00对所有市民开放,老年人可以享受优惠。

在“圈子”生活“附近”深度阅读,享受便利。  第5张为了进一步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商务部组织的“2023年全国季度便民节生活”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生活节组织了一系列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将城市的幸福体验“圈”起来,各地“15分钟便捷生活圈的打造,正在让老百姓生活的日常生活更加高效便捷。新华社

负责该项目的鼓楼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亿客众城市运营公司总经理刘海波说,这个老年食堂采用的是合伙人模式。公司作为运营主体,不仅要负责装修前的规划设计、对外推广,还要负责餐厅的后续质量控制和现场管理。场地由社区免费提供,不向入驻餐饮商户收取租金,但抽取营业额。后者只负责调度运营商和档口,专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选择向全体市民开放?刘海波解释说,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乘客,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老年人仍然是最终的受益者。

因为靠近中小学,项目三、四、五层规划为教育相关业态,也由润楼教育经营。

刘海波介绍,线上平台除了一个线下的楼栋,还依托鼓楼幸福通小程序,提供社区团购、养老、家政、家电维修等各种便民服务。

目前“树兜幸福”还在招募合作伙伴,并将成熟开放一家,不断丰富便利形式。“这对于我们公司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业态。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可复制的模式,让大家知道幸福是摸得着的。”刘海波说,当然,每个社区实际上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思路。

根据省商务厅本月初公布的数据,我省已建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196个,其中福州167个,厦门23个,泉州6个。

在未列入国家试点的城市中,漳州市、莆田市、龙岩市正积极整合商业发展资金,推进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支持社区进行多元化转型升级;三明市、南平市、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也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统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与社区商业网点协调发展,大力组织便民生活圈建设。

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徐安新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规划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徐安新建议,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商业,为便利生活圈店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载体,按照均衡、便利的原则,为便利生活圈店的发展提供空间;坚持工作与生活融合,安排一批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的小商店。在产业集群中。同时借助小型连锁餐厅、家政托管、大众茶馆等福建特色业态,提升便利生活圈商业业态品质。

目前,《福建省全面推进城市便利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正在制定中。到2025年,我省有望实现80%以上的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几百个城市,几千个圈子,几千个企业连在一起,美生活不“出圈”也能“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