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防参考作者:金一南

在一场深刻痛苦的戏剧中制造国耻

近代以来,除了抗日战争,中国有没有打赢过中国的其他战争?答案是:没有。我们不仅从来没有赢过,而且一次又一次地输了。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抗击外来侵略的全面胜利。

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大英帝国打败并迫使拥有28艘军舰和15000人的清帝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并向英国支付了2100万两白银。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其中英军18000人,法军7200人)长驱直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金一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这么多汉奸?  第1张(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这是《南京条约》签署现场的照片。)

以25200人的兵力进军大国首都杀人放火,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894年甲午战争,大清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创下了中国近代割让土地的空前赔偿纪录,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省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场又一场灾难的真实写照,上一场灾难导致了下一场灾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但是八个国家一共派出了多少军队呢?日军人数最多,派出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奥匈军58人,意大利军53人。最多的时候,1900年8月3日天津进攻北京,七国联军共有18811名官兵(还有7000名德军未到达),十天内攻占北京。

当时北京约有50万到60万义和团,清兵15万,但北京仅用了十天就被攻占了。二战期间,希特勒进攻苏联,启动了巴巴罗沙作战计划。当时希特勒说苏联是“破房子”,我一脚就能把他踹倒。

事实证明,希特勒错了。他不仅没有踢倒苏联,反而“踢断”了腿,最后以输掉比赛告终。但中国当年真的是“破房子”,谁上来一脚就能把它踢倒。一会儿竖起一根横梁支撑废墟,一会儿又有人把它踢倒;再爬起来,然后被踢倒。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应承诺各国在若干地方酌情驻军,以确保不会有切断首都与海路的危险。”此后,先后有英、美、法、意、日五支外国军队进驻华北。司令部设在天津,商定人数8200人,其中日军400人。

这直接为七七事变埋下了祸根。辛亥革命时期,日本趁乱将“清军卫戍”改为“华军卫戍”,并在七七事变时秘密将编制从400人扩大到6000人。这就是典型的“前灾导致后灾”的例子。

所以,为什么我们说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侵略者其实是扼住了我们的咽喉?正是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才允许日本在华北驻军,从而为后来的灾难埋下祸根。

金一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这么多汉奸?  第2张(图为《南京条约》签字页。)

如果我们不以史为鉴,甚至忘记历史,你能理解中国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吗?如何才能走向未来?那时候,两国开战前,日本人已经抄到了首都以南,轻而易举地扼住了我们的咽喉。这是多么大的国耻啊。但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是从这样的屈辱中走过来的。

一味妥协能得到和平和尊严吗?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下定决心抗日。他说:“如果我们放弃大小国土的主权,那将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罪人。”“地分南北,古往今来决心牺牲一切。”这句话在台湾海峡两岸被大量引用。

蒋介石的抗日决心,既有基础,也有矛盾。他一直坚持“在外忙先安顿”,但屡次“剿共”却始终拿共产党人没办法。侵华日军又步步紧逼,不抗日,恐怕没有“安身立命”的余地。这是其中之一。

第二,国内外压力大。国内民众强烈要求抗日,共产党强烈要求抗日,英美政府当时也向蒋介石施压,形成内外压力的氛围。

三是“Xi事件”的直接推动。“Xi事件”和平解决了。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拒绝承认他曾见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

但根据美国胡佛研究所出版的《蒋介石日记》记载,Xi事变期间,蒋介石确实有过两次与周恩来的直接面谈,而带来周恩来的正是宋美龄。蒋周面谈,最后达成国共合作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的协议。

当然,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内心也是痛恨日本人的。而且日本人对蒋介石也没什么好感。后来我和国民党几次谈判,最后要求蒋介石下台,导致谈判破裂。

所以蒋介石抗日也是有一定基础的,一个是感情基础,一个是利益基础。在这一点上,他其实很后悔“九一八事变”后的决策。

1932年6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翁文浩向蒋介石汇报并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资源储量。当蒋介石得知东北三省煤炭储量占全国60%以上,铁矿占82%时,他在日记中写道:“多么震惊!东北煤铁丰富,敌人稳如泰山而不攻?蒋介石萌萌今天醒来了。

我讨厌后期的学习和国内外政策的失误。“东北三省当时说丢了,蒋介石没想到资源矿产这么丰富,他后悔了。这也是蒋介石决心抗日的动力之一。

我们说蒋介石的抗战有感情的因素也有利益的因素,但是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要对日作战,却迟迟不对日宣战,直到1941年12月9日?最直接的原因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才鼓足勇气对日“正式宣战”。美国不宣战,国民政府也不敢宣战。经历了这一切我们还不敢宣战难道不值得检讨吗?难道因为胜利,这些问题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吗?

如果美国不对日本宣战呢?如果日本没有袭击珍珠港会怎样?日本法西斯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据当时国民政府军械署统计,各弹药库弹药5亿发,长江北岸山炮、野战炮炮弹12万发,克虏伯野战炮炮弹10万发,共计22万发,只够20个师用3个月。

1937年7月31日,就在庐山演讲后十多天,蒋介石邀请胡适、梅贻琦、张伯苓、陶希圣、陈布雷等一批智囊吃饭,告诉他们决心抗日。席间,胡适问江:“能维持多久?”姜回答:“可以持续6个月。”这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因此,蒋介石迟迟没有正式对日宣战。他一边打仗一边想着和平,总是想着能妥协就妥协,能不打仗就不打仗。由此判断,蒋介石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战争打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因此,德国大使卡特琳·特劳特曼的“调停”出现了。当时德国不希望日本被中国战场拖累,而是希望和日本一起从东、西夹击苏联。于是,卡特琳·特劳特曼大使按照希特勒的意志进行了“斡旋”,在中日之间“穿针引线”。

日本当时提出了七个条件:第一,内蒙古自治;第二,在华北建立非军事区;第三,上海扩大非军事区;第四,停止抗日政策;第五,联合反共;第六,降低对日关税;第七,尊重外国主权。

一开始蒋介石说很难接受,因为东北丢了,华北被日本占领了。现在日本又提出“内蒙古自治”,胃口太大,不能接受。然而,就在蒋介石告诉卡特琳·特劳特曼他不能接受日本条件的7天后,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军随后直逼南京。

12月2日,蒋介石对卡特琳·特劳特曼说:中日可以谈判,但日本的条件还不是亡国的条件。事实上,在1937年8月7日召开的国民政府国防会议上,蒋介石已经说过:“若能以长城为界,日本不应侵占长城以内的资源。我敢这样做,我们可以用长城来划分边界。”可见蒋介石当时是准备以长城为界向日本妥协的。能不能收复东北不是他能控制的,七七事变前的情况可以接受。

金一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这么多汉奸?  第3张(1937年,上海沦陷。图为日军占领上海后,其骑兵在南京路上行进。)

1937年12月6日,国防最高会议在武汉召开,正式决定“接受托德曼调停”。历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如果当时中日两国真的接受了托德·曼的斡旋,停止了战争,日本早就在中国战场上“拔腿”了。我不知道这个疯狂的战争机器的寿命还能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战争会给东亚人民带来多久。

但目前,日本已经被利润蒙蔽了双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日本人“救”了蒋介石。否则,他就算想,也脱不了“民族罪人”、“头号汉奸”的帽子。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人占领了南京,条件立即得到了改善。七个条件都没通过,又加了四个,不仅要求经济赔偿,还提出在必要地区设立专门机构和傀儡政权,这已经是灭亡中国的条件了。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不能退缩,对卡特琳·特劳特曼说:“没有接受的余地。”。就这样,日军错过了第一次走出中国战场的“机会”。

然后,在1938年5月,宇垣一成成为日本外相。此人与蒋介石私交甚好。当年,在蒋介石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宇垣一成对他关怀备至,两人结下了友谊。

蒋介石看到老朋友当了外交部长,觉得有和谈的机会,可以再做文章。因此,日本外相俞源的代表秘密接触并在香港与孔祥熙代表举行和谈。

宇垣一成在日记中记录了孔祥熙的说法,“在内蒙古设立特区是可以的”,“我国很难在条约中公开承认满洲的独立,只好悄悄地、逐步地实行。比如先设一个执政官,一切经济问题都由执政官解决。”“如果领事解决不了,那就派特使或者大使。”

这等于间接承认了满洲国的独立,承认内蒙古是一个特殊的地区。今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的人说,共产党自愿放弃了外蒙古,更何况失去外蒙古是蒋经国和斯大林签订的协议。只要看看当时国民政府与宇垣一成谈判的内容,不仅放弃东北,还放弃内蒙,就知道始作俑者是谁了。

宇垣一成的日记现在在日本国内公开了,台省却刻意回避,从不引用,感觉没那么光彩。当然,最后没有成功,因为日军强硬派不同意宇垣一成的意见,坚持“蒋介石辞职”,最终破坏了谈判。

孔祥熙已经走了多远?孔说,你让蒋委员长下台,没人跟你签协议。我能退下吗?我是行政院院长,第二号人物。日本人说不行,就得离开蒋介石。这只是落空了。当然,日本人在这里错过了第二个“机会”。

日本人第三次错过了“机会”。1939年3月,国民党复兴社人员在香港与日方人员举行秘密会谈。共产党得到消息,要求通缉领主和人员。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也说,如果达成和平,广西军队就单枪匹马抗日,谈判告吹。

日本人第四次错过了“机会”。1940年,军统局派人冒充“宋子良”,3月在香港,6月在澳门,与日本参谋总长铃木卓尔中佐交涉,被日方列为“通功”。双方讨论的核心内容是:对“满洲国”的承认、在华北驻军、对王伪政府的处理。蒋介石特别提出“会谈要绝密进行”,不要让外界任何人知道。

1940年7月22日夜,国民政府和日本代表在长沙正式交换备忘录。蒋介石选择长沙作为会议地点,当时长沙还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但日方觉得不安全,因为汪精卫要来了。板垣征四郎、汪精卫与蒋介石举行会谈,主要是由板垣征四郎与蒋介石讨论日中停战,然后三方讨论汪伪政府的前途问题。

后来日方问:能不能在洞庭湖上谈?因为洞庭湖是中立地带,日本觉得安全。国民政府代表认为不可能,坚持在长沙谈。日方还提出,中国应以书面形式保证板垣征四郎和汪精卫的安全,但蒋介石不愿意写,说是“绝对机密”,不能在对方手里留下任何书面证据,于是双方来回争论。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在《中国事变:军队作战》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珍贵的话:“1940年6月中旬后的一个月左右,是事变即将解决日中问题的最接近的时刻。”“中共预感到日中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百团大战。”

金一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这么多汉奸?  第4张(1937年11月,淞沪会战期间,德国大使卡特琳·特劳特曼在中日之间斡旋。)

今天有人认为百团大战消灭了当时的抗日派和和谈派是不成立的,可以看看日本人的记载。1940年8月发动百团大战,1940年7月23日国民政府与日本达成秘密协议。很明显,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华北发动的大规模作战,根本就是毁了谈判。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它是由隐藏在历史事件中的这些细节塑造的。所以一定不要大张旗鼓的研究历史,一定要注重观察,研究细节,才能了解历史事物是如何演变和前进的。

历史没有给日本人一个走出中国战场的“机会”,却一次又一次错过。原因如下:一是日本傲慢的胃口太大,让他们咽下去的东西根本消化不了;第二,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态度。在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国民党政府一直与日本进行私下接触和和谈。之后美国对日宣战,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正式对日宣战。

事实上,蒋介石从宣战开始就一直犹豫不决。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日军连连获胜,连美军也节节败退。蒋介石有点后悔,觉得日军很凶,美国人可能撑不住。美国总统罗斯福后来担心“中国战场崩溃”,因为他觉得蒋介石打日本总是三心二意,有点不靠谱。

可见,抗战期间,国民党从未放弃与日本的民间接触,希望“调停”,也一直在寻找可能的妥协途径。日本一直在制造危机,利用危机向预定目标推进;而国民党却一直在后退,通过宽容祈求和平。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如果美国不对日本宣战,抗日战争会如何收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汉奸?

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汉奸?呈现出一种群体精神下沉趋势,不是一两部,而是一大批大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中宣部部长周佛海等20多名中央委员投敌,58名旅长及参谋长以上军官投敌,部分部队形成兵变。

八年抗战期间,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总数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人数,使中国成为二战中唯一伪军人数超过侵略军人数的国家。二战中所有受害国都出现了伪军。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乌克兰出现了伪军。德国进攻法国,伪军出现在法国;意大利进攻阿比西尼亚(今天的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也出现了伪军。

但和中国一样,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数量,这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抗日战争中出现这么多伪军汉奸?这些汉奸曾经是社会上的精英,如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王克敏、尹汝耕、梁鸿志、王、齐威远、庞炳勋等。这些人哪个不是国民政府的军政精英?庞炳勋刚刚在台儿庄立功,随后他去了日本,当上了日伪二十四军军长。

更恶心的是,这些汉奸还在很拼命的打。南京伪政府的汪精卫和华北伪政府的王克敏打起来了。王克敏看不起汪精卫,说:“精卫,怎么对付日本人,你得向我学习。那些家伙在前面说话不算数。怎么处理他们,你不能。”王克敏这样说,是因为他比汪精卫早,比汪精卫“资深”。

汪精卫很生气,在南京伪国会上提案,剥夺王克敏的一切权力。会议期间,王克民打起了瞌睡,提案通过后,他跟着大家举手表决。后来发现没电了。王克敏向周佛海诉苦,说:“我都快70岁了,要下葬了。我不管什么汉奸,反正我也当不了几年。到时候我会闭上眼睛哭。

你看王先生,他自己刚下水。为什么要把一些年轻人拖下水,和他一起被骂汉奸?他所做的是不道德的!”周佛海连连叹息:“中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还在战斗!“我们再来看看王,他是被汪精卫用来代替王克敏的。这个人去了日本,见到了裕仁天皇。回国后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八岁沐浴佳人,旭日照耀鞠躬;春宫从容温和,外交大臣欣赏这一点!"

这是多么肮脏、丑陋和屈辱的事情啊!这样的一群人,怎么可能不极大地助长侵略者破坏中国的嚣张和疯狂,就把中国的政治演绎到如此龌龊和猥琐的地步?这不就是一群精神堕落,人格堕落的人吗?我们中国人不能忘记这些事情。

可以想象,汪精卫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时是多么勇敢。他被捕入狱后,还写下豪迈之言:“慷慨歌燕城,从容为楚囚。引刀成急功近利,愧对年轻的首长!”当时审判汪精卫的太子苏读了汪精卫的革命文章,说:“我不做太子,就做革命家。”

善念做了摄政王载沣的工作,为了赢得世人的心,他赦免了汪精卫。大赦前,太子苏多次在狱中审问汪精卫。所谓的“审问”,其实是两个人的辩论,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想劝汪精卫为清朝效力的苏山贤亲王最后说:“当然,你这次革命是有原因的,但是你看到清朝太坏了。如果你们革命成功了,我觉得你们也不比我们强多少。”后来就像山彦说的,革命成功了,清朝垮台了,民国成立了,问题没有解决,汪精卫最后成了汉奸。

还有一个人物,梅四平,等等。此人是北大学生,五四学生领袖之一。他是“火烧赵家楼”时第一个冲进去点火的人,还放火烧了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儒林的房子。曹儒林在五四运动中被指控为汉奸。

但是后来历史是怎么演变的呢?抗日战争时期,梅四平叛变通敌,成为王伪政府的骨干,担任过几个伪部长职务,并担任过伪政府浙江省省长。抗战时期曹儒林坚决拒绝与日本合作。什么是革命?看看这些曾经的革命者的演变,你就知道一场真正彻底的革命是多么艰难复杂。

今天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太美了,周可以算是“中国散文第一人”。但如果一个人的天赋与正直脱节,那么这个“天赋”的意义何在?七七事变后,北大离开了北平,但周作人没有走。

周作人不走可以留在沦陷区,但你留下就不能和日本人同流合污!然而,就连诱导周作人担任伪职的日本人也感到惊讶。起初,他们以为他不会放弃清高的文人。当时日本人认为周作人担任伪职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一,如果坚持,也无意勉强。

但万万没想到,这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却被周作人全额奖励,最后成为伪华北政府普通教育署的督学,跟随汪精卫访问日本和伪满洲国,发表演讲和广播讲话,慰问日本伤兵。

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做这些事?为什么?周作人自己解释说,如果他不担任假职务,日本人会杀了他。现在还有人替周作人辩护,说还有一个汉奸,缪斌更坏。如果周作人不占总教务处的位置,让缪斌上来,危害更大。被这种谬论毒害,我们能在精神和操守上避免“佝偻病”吗?

如果对一个知识分子的评价只看他的才华,而不顾他的感情、人格和操守,不顾他的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知识分子能算是行业楷模、道德楷模、社会良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周作人曾说:“就算死的文天祥再多,又有什么用?”?不希望中国再出文天祥。“但面对外敌入侵,知识分子能不做文天祥而做侵略者的帮凶吗?!

再加上“家是天下”的封建专制政权始终脱离人民,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敌视和“看客心理”,于是出现了这种情况: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当地民众在远处观战。英国人登陆后,民众主动向他们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民众也加入了掠夺园内财物的行列。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18811名侵略者十天攻陷北京。为什么?从当年八国联军留下的一些史料照片中可以略知一二。许多中国人帮助侵略者推车和运送货物。

金一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这么多汉奸?  第5张(1900年,八国联军沿广渠门下水道入侵北京,中国人民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盟军攻打北京城门,北京城墙高,水潭深。居然有北京市民通知盟军,北京广渠门的下水道不设防。八国联军后来从广渠门下水道沿土坡进攻,中国很多人一直袖手旁观,麻木地看着。

也许他们认为,八国联军与天皇交战,与我们何干?盟军入侵北京后,杀了人。一些中国人成了侵略者的帮凶,而中国人束缚了中国人,中国人杀害了中国人。

这是为什么孙中山的感受:中国四千万人口只是一盘散沙!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被强敌觊觎、鄙视、侵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