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学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家长的高学历情结。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把获得高学历,尤其是重点大学的高学历作为教育成就的主要标志,却没有把孩子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性格作为主要考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育人主体功能的独特性和面临人力物力不足的困难。上学时间和工作时间不一致导致的课后服务需求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忙碌的父母,尤其是双收入家庭,只能更多地依靠学校及其课后延迟服务来教育他们的未成年子女。虽然学校教育服务的公益性和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是最受家长信任的,但如果只依靠在职教师,可能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也可能导致孩子知识的过度学习和积累。
丰富孩子的生活实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知识爆炸时代的挑战。“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减轻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得到了大量家长和教师的肯定,被视为遏制教育功利化趋势的有效政策工具。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是开放的,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和检索,人类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能力在人工智能面前只能望尘莫及。如果仍然固守抽象理论知识高于经验感性知识的价值立场,坚持只能前进不能落后的竞争思维,可能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动员多方力量丰富孩子生活实践需要家长树立多元教育成果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五育”并举,符合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善用生活中的多元资源,培养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规划的初步意识,初步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运用沉浸、体验、探究的方法,灵活参与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调动和增强幼儿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激发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动员多方力量丰富孩子生活实践,需要学校积极加强与社区和社会的联系。学校既不应受制于也不应超越其社区和社会。学校教育本身是一种公共机制,帮助社会成员达到他们适应的、合适的社会分工或社会阶级地位。它需要在参与公共服务和社区重建的过程中,吸引校内外的公益力量参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之,动员多方力量丰富儿童青少年'生活实践,需要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重视和行动起来,适度放开手脚,让孩子更好地参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生活。
(作者:周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