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庭教育应以生活教育为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机制”的原则。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在协同教育机制建设中的积极引领责任,特别是要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职责。当学校承担了如此伟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自然要认真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指导服务?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反思。家庭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编辑
强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必须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有三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是德育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重中之重。
家庭生活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
为什么我们习惯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的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他们的一切发展都是基于家庭的影响,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是他们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北师大一项针对18万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分别为39.3%和49.4%,远高于其他价值追求选项。这说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孩子们都把家庭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追求,这反映了他们对一个温暖家庭的重视、依赖和期待。调查还发现,“父母”在中小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排名第一。值得父母反思的是,你的家温暖吗?北师大的调查显示,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和我说话”。这样的亲子关系怎么能算亲密呢?作为孩子最崇敬的榜样,父母给孩子的是怎样的家庭和生活?是快乐圆满生活还是悲惨单调生活?这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分水岭。毫无疑问,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充满爱的家庭关系和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这是家庭生活教育的精髓。
家庭生活教育是德育的关键环节。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虽然家长普遍期望孩子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但引导的方式往往与目标背道而驰。比如有些家长的口头禅“只要把学习做好,其他的都不用管”,很有代表性,可以一针见血——一个只知道学习,却不生活关心他人的孩子,即使成为成绩优异的学霸,也很难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因为道德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它具有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没有生活的实践,再好的道德要求也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吴的悲剧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教训。没有温暖的家,孩子会失去情感,甚至失去生活的支柱,扭曲生活容易导致人格扭曲。孩子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和榜样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建立在深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是说教难以完成的。
立德庶人需要遵循成长和道德教育的规律。正如德育专家路捷教授所说,“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求。”道德既是生活的解释体系,也是生活的目的体系。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础,道德只会在生活中展现。因此,“为了培养生成性的人,形成人的道德智慧,道德教育必须在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上下功夫。”
一个人必须有难忘的生活经历,才能适应社会的健康成长。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就不难发现,正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世间的许多道理,积累了宝贵的直接经验,而这恰恰是道德乃至价值观形成的坚实基础。纵观当今的家庭教育,我们会发现一系列的误区,比如孩子做家务太少,缺乏社会实践,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等等。这些缺陷是道德生成的障碍。甚至可以断言,一个家庭中从未有过工作的孩子,很可能只是培养责任感的幻想。2021年10月23日通过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将“生活技能”列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意义深远。
生活教育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育人的重中之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学校和家庭社会教育机制的要求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内涵极其丰富。从大生活的角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生活教育。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是不是生活,教育所在?学校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地方生活。学校生活是社会的起点生活。从生活的不同属性来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不同的。学校是教育教学机构,是制度化的生活,而家庭是生活的组织,是个性化的生活。在以德育人的基本任务和共同目标下,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知识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教育。这三种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现代教育。就人的成长而言,既需要知识教育,也需要生活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实践教育。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达到育人和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为什么强调生活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育人的重中之重?因为生活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更为根本的作用,这也是党、国家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原因。在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教育机制的意见》中,设计了学校积极主导、家长积极履行、社会有效支持的合作教育机制格局。显然,学校在如何积极引领协同教育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肩负着引领方向、大力推进的重要责任。这不是学校以领导者的身份面对家庭和社会,而是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发挥协同和主导作用。值得指出的是,方向是学校积极引领协同教育机制的重中之重,最重要的使命是推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不同的教育机制,将知识教育、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这自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却是现代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
党和国家赋予学校如此神圣的职责,首先是因为学校是代表国家实施教育的专业机构,其次是因为学校是具有家庭和社会凝聚力的教育者。大量调查研究证实,家长最信任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是学校。同时,尤其需要学校警惕学校化、知识化倾向,遵循家庭教育规律和特点,始终以生活教育为根本。其实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引导生活教育是有很多好处的。从2022年新学年开始,教育部推出新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要求中小学生学习做饭、洗衣、保洁等技能。这次改革是以知识教育推动生活教育的有力举措,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推出24节节气课程,坚持在学生家长中培训家庭教育培训师,有效促进了家庭教育。其经验被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事实上,学校经常举行家长会或家长会。如果你注重发现和推荐家庭教育的好经验,让这样的好家长介绍他们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引领家庭教育的回归,创造更好的未来。实践证明生活教育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孩子成长的理想沃土,自然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总之,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机制,最重要的检验标准之一就是引领家庭教育回归创造美生活。
(孙云晓,作者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日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