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0日电(记者邹建普、张生、达韩日)当夜色还笼罩在广袤的白茫茫大地上时,在零下40℃的寒风中,几名身上结满冰霜的“雪人”已经在雪地上奔跑、践踏和吐气,唤醒了清晨的“中国冷极”——根河。

车队后面,一辆车缓缓跟了过来,排气管滴落的水滴瞬间凝结,留下一道清晰的冰线。“蔡佳,你的感冒还没好。不要继续打了。两公里后必须返回。”司机的喊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1张1月12日,中国寒冷马拉松队队员在根河街头晨跑。新华社记者张胜摄晨练队伍是中国寒冷马拉松队。打电话的人是根河市业余体校校长兼该队教练刘思伟。30年来,刘思伟带着这支队伍完成了多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呼伦贝尔和内蒙古自治区创下多项中长跑纪录,并获得冠军奖牌。

“根河冰凌期长达210多天,冬季气温在-20℃至-5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达到-58℃。寒冷和缺氧降低了长跑的效率。特殊的环境会刺激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刘思伟认为根河的特殊环境可以促进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是马拉松和中长跑不可多得的训练场所,这也是他的“秘密武器”。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2张1月12日,中国寒冷马拉松队队员在根河郊区晨跑。新华社记者邹建普摄没有来过这里的人很难想象这里的寒冷。每年冬天晨跑时,运动员排出的热空气会结成霜挂在护脸板和裤子上...尤其是护脸,跑步时会变成“雪盔”。

“近十年来,孩子们在500多项各级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还多次打破比赛记录。”当提到团队成员的成就时,刘思伟的眼睛闪闪发光。“我们在国际城市马拉松赛中五次获得冠军;在国内职业赛事和普通城市马拉松比赛中获得45个冠军;自治区级赛事获得120个冠军。”

“刘是个很简单的人。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他既严格又善良,经常为与我们的竞争付出代价。每当他取得好成绩时,他比任何人都高兴。”来自山东老家的陈春阳说,很多比赛都有奖金,但刘思伟没有奖金。“唯一的爱好就是把奖杯和奖牌‘带走’,放在荣誉室里让大家欣赏。”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3张1月12日,在结束户外训练后,刘思伟带队返回体校。新华社记者邹建普摄刘思伟建旗的荣誉室是根河市业余体校最“豪华”的房间。两排实木“展示柜”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奖杯和奖牌。“这是一个二手酒柜,来自一家关闭的酒类商店。我们只花了4000元。回来后,我们自己组装,安装费也省了。”刘思伟笑着说道。

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深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全面停止近9年,其财政吃紧的状况众所周知。作为一所基层业余体校,根河体校目前只能获得最基本的日常开支保障。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4张1月12日,中国高寒马拉松赛队队员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晨跑。新华社记者达韩日摄“没钱也没钱,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和训练设施差的问题,刘思伟心血来潮用松子壳建造了一条“贝壳跑道”。“贝壳训练场的柔软度会让运动员在跑步时付出更多的发力点,训练难度也会更大。然而,身体关节(如臀部、膝盖和脚踝)承受的压力较小,因此减少了相关伤害的发生率。”

为了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刘思伟会安排在冬季练习越野滑雪,但在整个根河都找不到一辆价值200多万元的专业雪车。脑洞大开的刘思伟突然想起了老式的地暖,越野车拖着地暖跑了几圈,和滑雪场一模一样的“面条雪”就真实地创造出来了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5张刘思伟很“穷”,寒冷马拉松队的大多数成员都不富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留守青少年或来自单亲家庭。跑出成绩、大山和更广阔的天地去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是这些孩子最真实、最简单的想法。

“困难家庭甚至买不起比赛门票。训练中,汗珠子掉在地上,掉了八片花瓣。我终于有机会参加比赛了。我怎么能因为钱而不去呢?我必须让我的孩子参加比赛。”刘思伟说,在这种比赛中,球员们经常取得好成绩。但真正的问题是,他和团队成员出去的次数太多了,光他自己的路费就吃不完。他养过猪,也干过农活。虽然很辛苦,但至少他可以补贴家用。

“我也要养家。”他嘿嘿笑着。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6张刘思伟和他的妻子魏“其他人说他很愚蠢,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球员身上。培训班不能耽误。我婆婆去年在北京做了两次手术,都是我和弟弟照顾的。”听着妻子魏·李嫣谈论这些事情,刘思伟羞愧地转过身去。“如果你说得太多,他会生气的。既然你喜欢这个职业,那就让他去吧。”魏李嫣说。

在刘思伟的带动下,他的家人也爱上了这支球队。虽然魏李嫣偶尔还会抱怨他,但她只是非常爱孩子们。

“珍妮是口中一把刀,心中一颗豆。生活她比教练还着急。”团队成员楼玉文说,整个团队都在争做珍妮的教女和教子。除了负责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外,珍妮还是团队中的半个医生。能治好的伤她会治,治不好的会及时带队员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7张1月12日,魏李嫣在午餐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交流。新华社记者张胜摄在刘思伟的教育下,孩子们淳朴、阳光、健康地成长,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和运动健将。现在,已有数百名球员走出去,去了New生活,一些人上了大学,一些人加入了省运动队,一些人被选入滑雪队,还有一些人参军了。

2023年寒假,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梁再次回到近2000公里外的根河。高考前,他在根河市业余体校练了两年长跑,如愿考上了大学。虽然他跑出了大山,家也在山东,但始终萦绕在这个年轻人心头的,是冬日里忽冷忽暖的阳光。

“教练和珍妮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回来帮助他们管理球队,为他们分担一些压力,锻炼他们的能力。”梁云松说,和他的妻子不仅教会了他全力奔跑,还教会了他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零下58℃运行到新的生活  第8张1月12日,中国寒冷马拉松队队员在晨跑前热身。新华社记者达韩日摄“我们属于国家中长跑队的高手,下一步将向超级高手的方向迈进。我的目标是培养全国最高级别比赛的冠军。”20年前,当他的青春还没有结束时,刘思伟不敢向往这样的生活目标。但10年前,当他带着弟子毕凤阳参加北京马拉松并获得半程第二名时,“不敢想”这个词就从他的人生字典中删除了。

“我不一定会赢,但我必须努力才能赢。球员们想耗尽自己的生命,成为全国冠军。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