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龄和董志勇

安全有序的重新安置生活逐步恢复  第1张孩子互动做游戏。安全有序的重新安置生活逐步恢复  第2张这位老人正在下棋。安全有序的重新安置生活逐步恢复  第3张志愿者帮助学生做作业。安全有序的重新安置生活逐步恢复  第4张商家恢复营业。青海日报记者李庆玲董志勇摄

“2块水和10块面包,一共12块,可以扫码支付。”1月6日,临近中午,在海东市民、回族土族自治县官厅镇街边的一家超市里,老板闫送走了顾客,赶紧骑着电动车回自己的“家”吃午饭。

颜的家原本在超市的二楼。地震后,超市后墙开裂,一家四口搬进了距离超市200多米的官厅粮站集中安置点。“搬进来后,我们在板房做饭。生活物资不缺,用水、用电、上网都很方便。”颜对说道。

官厅粮站集中安置点共安置135户535人,大部分是在官厅镇开店的商户。随着店铺恢复营业,大家白天都出去开店,晚上回到安置点。

走进官厅粮站安置点,一排排白色的活动板房整齐排列,炊烟袅袅。很多活动板房门口都有洗衣机和生活用品,穿梭在活动板房间的孩子们笑声此起彼伏。“奋进里”、“同心里”、“团结里”、“和谐里”...板房巷有个名字。

“安置点严格执行水电、供暖、公厕、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党群工作站、医疗服务‘六有’标准。昨天,我们还建了一个简易浴室,方便人们洗澡。现在大家都在逐渐进入正常生活模式。”官厅粮站集中安置点主任马说。

14时,中川乡金田村下马甲集中安置点,一群孩子拿着课本聚集在安置点板房对面的一间大平房里。见到志愿者何后,大家都鞠躬向老师问好。

“这个安置点有20多名学生。为了方便学生回家后做作业,村里在这个大平房里放了十几张课桌,布置了一个临时教室。我和另一个志愿者负责辅导作业。”他对潘虹说。

据了解,青海震区所有中小学通过原校复课、分流安置、板房安置等方式,自1月2日起线下复课。

“这些天你吃得好吗?你睡得怎么样?不要慌?”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李正在官厅镇拉甲村安置点进行团体心理疏导。沐浴着午后的阳光,30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积极互动。

地震后,拉甲村72岁的村民李其巴经常失眠。凌晨两三点醒来后睡不着,还伴有胸闷焦虑的症状。通过互动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陶晓辉对其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连日来,徘徊在各个安置点和村庄的心理医生们,正在给受灾群众带来“心脏力量”。

海东市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办公室主任、心理应急救援队副队长朱胜龙介绍,心理应急救援队成员不仅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查房和跟踪,还对安置点受灾群众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情绪、睡眠、心理进行筛查和干预,对安置点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截至1月5日,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住院1人;在各安置点开展心理访视6000余人次,团体咨询400余次,心理干预4515人次,药物干预121人次。”朱胜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