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时尚产品要走精品路线,不仅仅追求外在形式的模仿或复制,更要探索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让优秀的文化为产品赋能。
穿上“马脸裙”,秒变大家闺秀;点亮竹制台灯,顿时充满书香门第的氛围...一些曾经与时尚无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今正出现在各种消费场景中,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流。
国风“潮品”花样百出,不断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娱”,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对于企业和品牌来说,国风也蕴含着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
生活美学
穿着“新中国风”的传统节日服装,在博物馆打卡,与古建筑合影...淘宝服装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新中式”在淘宝平台的日均搜索量为75万次,相比2022年的平均50万次仍在增长;2023年“双11”期间,马面裙在开售的第一个小时内就售出了超过10万件,成为这股中国新潮流中最开箱的商品之一。
国风美妆成了年轻女孩的好东西。在直播间,美妆博主贾加打开她的一张眼影光盘,看到一只宫猫坐在屋檐上。她回头看爪子的俏皮姿态在红色宫墙的映衬下十分可爱。“这一系列化妆品是毛戈平美容和故宫的合作。打开它,你会有一种参观博物馆的代入感。”贾加说。这个眼影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御猫戏”。记者浏览淘宝官方旗舰店发现,这款眼影托盘售价为420元,显示已经售罄。
金饰也在不断耕耘传统文化的沃土。周大生品牌营销总监颜路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具有民族风格元素的珠宝备受市场追捧。周大生携手央视大型文化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推出黄金文创IP联名系列,其中以宋代王熙蒙《千里江山》为灵感的李倩江山系列最为畅销。颜路表示,以国潮、古法、文化IP为代表的文化黄金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素金产品,成为国内黄金饰品市场的新风口。
国风下的年轻人都在追什么?追求的是文化自信。一件衣服,一首歌,就能打开年轻人踏入传统文化的大门。很多国风迷不仅追求潮流本身,更对国风背后的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大数据显示,喜欢穿新汉服的年轻女孩也对古琴、茶艺等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消费群体往往对国风元素的产品表现出一定的忠诚度。
年轻人也是追求生活的态度。服饰上精致的刺绣,地毯上的青花瓷图案,都突出了“美”字,营造出精致优雅的氛围。具有民族风格元素的商品受欢迎,反映了消费者对生活审美的诉求,他们愿意为美生活付出更高的成本。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王新所说,国风元素契合了新一代消费者从功能需求到情感需求的变化,体现了消费者注重个性表达、生活品质和审美追求的新消费趋势。
多重探索
从内容种植到实体消费,互联网平台成为帮助国风消费品走出圈子的重要渠道。
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国风舞、汉服、古乐器等垂直小众的圈子非常活跃。文化艺术综艺《新故宫》、《经典中的中国》、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一件国宝会说话》、文艺晚会《端午奇幻之旅》、《千灯节》好评如潮,成为荧屏上的“新顶流”。正是因为洞察到用户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哔哩哔哩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了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高度认可。
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也聚集在红宝书,他们在博物馆打卡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从搜索内容中洞察到用户的细分需求,探索出许多新玩法。比如,小红书帮助景德镇挖掘出“瓷都”的差异化玩法,开创了少数民族文艺游新路线,通过潮流号召、趣味互动、内容种植的结合,让三宝国际陶瓷村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
在Tik Tok搜索“汉服”,搜索框下方会显示汉服的二级分类导航,如明制、宋制、唐制、金制、汉服元素、配饰等。汉服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相应的内容。同时,平台通过深入洞察用户需求,将商品信息与用户潜在购物兴趣相结合,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线上引流,线下获取。自2023年以来,许多商家和景点都将国风潮活动作为节日气氛的亮点。从《盛唐秘盒》到洛阳汉服,穿古装、逛古城、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民俗,“一站式”国风消费成为文化旅游市场的热门游戏。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认为,国风从网络名人到网红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多元化的探索和不断的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与当代文化和生活相结合,以技术手段促进见物、见人和生活,这样的文化才会长久。
巧妙的创造
国风是一阵风吗?时尚褪去我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创业者的态度是:慢一点,不急躁。
中国新品牌蓝点的设计师刘怡琼认为,国风代表一种气质,体现了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如新中式服装中经常使用光滑轻薄的丝绸面料,考验服装大师的耐心和手艺。“蓝点经常使用斜裁工艺,就是与面料经纬度成45度角裁剪面料。这种面料用在裙子上能营造出优雅的波浪感。斜裁得到的面料,需要服装师傅耐心修剪毛边的丝线,比较费时费力。”刘益琼说。
“织师”马裙品牌创始人谢玲珑表示,同质化加剧导致国风IP缺乏特色。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产品还处于嫁接拼贴的初级阶段,大部分民族元素的深度还有挖掘的空间。产品研发应该是深度创新者,而不是表面跟随者。对于企业来说,深化品牌文化和产品质量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从长远来看,民族时尚产品应该走精品路线,不只是追求外在的模仿或复制,而是探索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让优秀的文化为产品赋能,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日报记者蒋天骄)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