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供应促消费强化服务畅通流通(引题)

商业力量赋能人变美生活(主题)

国际商报记者洪剑茹

在12月21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舒觉庭回应了近期的热点话题。全力保障生活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引导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赋能,评估验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务部正在采取切实措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充分保障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气温大幅下降,对部分地区生活必需品供应造成一定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彻查风险隐患,全力应对突发险情,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商务部立即落实,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保障生活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舒觉庭介绍了商务部开展的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供应保障工作安排。在12月初对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供应生活作出初步安排的基础上,针对近期出现的雨雪冰冻天气,12月16日,组织各地进一步完善应急供应预案,做好精准调度,做好应对工作。

二是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启动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市场日常监测制度和市场异常情况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市场运行情况,加强应急处置。加强网上调度,密切跟踪各地供应情况,及时排查风险隐患。

三是做好货物组织调度工作。发挥联保供应机制作用,加强肉菜产销对接。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增加库存量,增加补货频率,必要时就近调运补货。引导重点供应商增加便民服务,满足老少边穷等特殊群体需求,切实保障终端配送需求。

四是发挥储备调节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中央和地方储备,组织调剂肉类、蔬菜等储备,做好随时投放的准备。

多管齐下,取得了成效。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生活生活必需品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粮食、食用油、肉蛋等商品价格总体稳定。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监测分析和工作调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确保生活生活必需品市场平稳运行。”舒玉婷说。

有效刺激潜在消费

岁末年初正值消费旺季,商务部将如何促进消费也备受中外记者关注。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商务部以‘2023消费提振年’为主线,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消费持续回升和扩大。”舒玉亭介绍,今年前11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舒玉亭表示,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要努力扩大内需。相关工作不仅包括培育和扩大新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还包括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部门职责,做好‘激发潜在消费’这篇大文章,努力推动消费从疫情后回升向持续扩大转变。”

用数字化赋能生活服务业。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意见。”舒怡婷表示,一是建立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的联络机制。由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牵头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相关工作,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是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生活服务供给质量。围绕商务服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数字金融支持和数字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生活服务数字标准体系,培育骨干企业,加强优质品牌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打造数字消费平台载体。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生活服务数字化特色街区,打造一批精品街、创意园、城市客厅等活力街区,构建服务消费新平台。

据悉,《意见》围绕丰富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补齐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短板等5个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任务和措施,旨在构建“数字化+生活服务”生态圈,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协同发展,持续提升生活服务数字化水平。

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商贸流通提质增效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促进贸易流通提质增效和内外贸一体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自2021年8月起,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全国服务业贸易流通标准化专项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两年。近日,商务部组织对试点单位进行了评估验收,14个试点城市、72家试点企业通过验收。

舒玉亭介绍,从验收情况看,各试点单位将差异化探索与可复制推广有机结合,在标准制定和应用上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制定标准1994项,其中企业标准1285项,标准实施率超过90%,达到了预期效果,形成了各具亮点的试点效应。

具体来说,第一,标准化有助于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比如,长沙重点建设智慧商业等新兴领域的标准体系;大庆集聚标准创新主体,构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

二是标准化提升流通设施水平。如黄石按标准改造农贸市场39个,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大连建设智慧便利店450家,农贸市场37家,提高商业流通基础设施标准化率。

第三,标准化促进贸易流通,提高质量和效率。例如,临沂建设物流城、海外仓物流等九大标准体系,推广标准化托盘回收利用,降低人工成本50%以上;咸宁构建特色农副产品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建设推动青砖茶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第四,标准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例如,郑州建立跨境电商标准化综合服务平台,为400多家企业提供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通关服务,通关时间缩短15%;日照启动“三通”工程(同线、同标、同质),打造“三通”产业区域品牌,内销突破20亿元。

舒玉亭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加强试点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放大试点效应,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