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美”赋能申城美生活  第1张“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展”12月10日在上海博物馆举行。这就是当晚举行的“博物馆奇妙夜”。

“110年前,19岁的梅兰芳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开启了他与上海近半个世纪的情缘,深刻影响了梅兰芳和京剧的发展。当时他表演和参观的很多舞台都在人民广场周围……”上周日,在志愿者刘玉英的带领下,一群参观了“梅展东-梅兰芳在上海”特别展览的游客从上海历史博物馆出发,跟随梅兰芳的脚步,感受这座城市的开放、创新和包容。

这是"梅兰芳上海舞台地图"导览之外的第四场活动。随着“美展东方”专题展览的展出,上理博策划了10大类100多项美育活动...提供高品质的公共艺术教育,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如今已经成为上海越来越多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的意识。

上海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建设100个‘社会美育’课堂,开展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列为2023年民办实事工程,将遍布全市的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赋能美好生活。截至11月底,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中国艺术宫、上海交响乐团等113个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加入“大社会美育”课堂,全市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7435场,完成率分别达到113%和148.7%。目前,各种美育活动仍呈上升趋势。不绝于耳的“美”渗透着城市肌理,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城市的生动注脚。“这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我们希望以‘社会美育’滋养人,推动整个城市与美同行,为构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贡献力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

渗透城市肌理,接触更广泛的受众。

沉寂了两个月的上海人民广场博物馆最近又活了起来:在“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特展”和中国书法博物馆、中国绘画博物馆等一些常设展览的共同作用下,该馆自重启以来,每个开放日接待约8000人,馆内外再现“人潮涌动”的模式。在高层的运作下,博物馆仍然免费举办各种美育活动。近期还有10余场与热门展览相关的公开学术讲座,以及青少年美育工作坊和学生专题讲解,引导观众在东西方绘画的同一个对话中领悟其中的门道。

上海世博会在引入市民游客的同时,将文化资源送出,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赋能。两年来,上海世博会的“为什么是中国”系列展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关注。我们以此为契机,特别策划了“为什么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展进社区,将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以图文的方式展示给社区居民,让博物馆的内容体验就在你家门口。”上海世博会党委书记唐仕芬透露,此次巡展计划前往长宁区和黄浦区的许多街道。除了图文展,还将推出轻游戏、讲座、工作坊等活动,预计覆盖数万人。

事实上,为了让美育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很多专业的文化场馆和机构都在打开围墙,改造自己。上海交响乐团推出“古典城市”美育活动,青年演奏家走进上海的历史建筑、城市公园、潮流地标,与市民互动。中国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携手,在陆家嘴街道老住宅区的电梯里打造了一座“迷你美术馆”,让居民“上下”接触海派艺术。上海文化广场的“戏剧艺术馆”在公共绿地设置了富有时代感的游戏场景,带领参与者“穿越”时空,串联起几代人的记忆...

注重趣味性和参与性,让美渗透灵魂。

打破艺术与市民之间的隔阂,不仅需要缩短物理距离,更需要缩小心理距离。《大社会美育》课在趣味性和参与感上做文章,让美融入生活日常生活,渗透灵魂。

拓片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优秀,欣赏门槛较高。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展厅,“伟人英姿——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结合当前火热的集章潮流,推出寻字集章活动,精选名品中的“福”、“乐”、“龙”字样。如果观众在展厅成功找到它们,就可以贴上相应的限量印章。许多参与收藏的观众发现,在寻找人物的过程中,他们对韩立字形的不同风格和石花损坏现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加深了他们对传统石文化的印象。

“妈妈,你看,这是我给蜜宝建的家。”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郝好自豪地展示他用拼图拼成的奇妙小屋。他口中的“蜜宝”是上海少儿图书馆的吉祥物,这里的“美术专家”美育课是吸引他一次又一次进来的理由。截至目前,班级已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31场,为3至14岁的孩子量身定制了展导、讲座、插画、手工艺、建筑等多种课程。“作为阅读世界和生活的重要信息渠道和公共空间载体,图书馆的美育课程不是简单的艺术启蒙和技能训练。我们希望帮助孩子全面成长,让书墨中的‘艺术世界’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说。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知识背景和兴趣的人的需求,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创作了审美教育三部曲。其中,“正午一小时”主要以艺术微游的方式丰富周边白领和居民的午间时光,“美育课堂”主要针对亲子家庭或年轻学生,策划不同主题的艺术活动,“学术会客厅”通过专业人士的沉浸式头脑风暴,让学术惠及大众。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更高品质艺术生活的追求更加热切。“上海扎实推进‘社会美育’为民实事工程,是对人民群众殷切期望的呼应,也是以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的人民城市理念的真诚实践。”

作者:李婷

文:本报记者李婷图:叶编辑:编辑:邢晓芳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