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一项或多项服务。记者看到,近年来,一些城市率先探索便捷、优质、普惠的社区养老,有效缓解了部分双收入家庭的育儿压力,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社区护理仍然需要改进。增量提升质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带娃”受家长追捧。
早上8点半,吴女士带着两岁半的孙女来到一个从家步行只需10分钟的社区“宝宝屋”。透过落地窗,她看到孩子正和老师快乐地玩耍,于是她转身去做自己的事了。
便利的邻近性是社区护理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家“宝贝屋”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高岭市场二楼,利用闲置的街道空间,90平米的空间分为教育、涂鸦、运动、“娃娃屋”等区域,提供30个座位,每天根据预约人数配备护理力量。“离家近,环境好。我孙女很喜欢来这里,我们也有短暂的放松时间。”吴女士说。
12月6日,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婴儿之家”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做入托前的健康检查。新华社记者吴振东摄价格是父母关心的重要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街道洪欣社区婴幼儿成长中心是成都市首批社区养老机构之一。洪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硬件由街道改造,引进运营商后开放。总共提供了60个护理名额,并实施了包容性定价,以满足社区内和社区周围人民的护理需求。记者看到,该机构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充满童趣。下午5点,孩子们在老师的看护下吃饭。那天的晚餐是腐竹鸡丁拌饭和虾皮海带汤。
“我们为3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和临时托儿服务,配备了包括护士和保健医生在内的13名工作人员。”洪欣社区婴幼儿成长中心负责人胡玉洁说,全日制日间照料收费每月2900元,低于市场托养机构的收费标准。
11月3日,受委托的孩子们在成华区双桥子街道洪欣社区婴幼儿成长中心二楼的活动场地玩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送娃”的同时学习是很多新手父母的现实需求,因此也成为社区照顾服务的内容。记者走进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的“向日葵亲子小屋”,看到它不仅提供婴幼儿临时看护、亲子互动、玩具漂流等服务,还营造睦邻、安心的育儿环境,通过举办家长课堂、开展家庭指导等方式,持续为年轻父母送去科学育儿理念和服务。
破解“送不起”和“找不到”的新招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超过3200万,其中1/3的婴幼儿对托育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然而,家长照料需求高与实际照料率低的矛盾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资源分布分散和营利性机构收费过高。社区照顾如何满足更多家庭对“照顾”和“被照顾”的期望,各地都在探索。
-社区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与传统的公立和私立托育项目不同,成都洪欣社区婴幼儿成长中心由洪欣社区居委会和运营方共同出资成立,居委会持股40%,大幅降低了办园成本。
“除了普惠性托育的优惠政策,中心还可以享受成都市社会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已实现微利收入。”胡玉洁说,这种模式也实现了机构和社区的双赢。有了社区的参与和监督,家长对机构更加信任。
为了保证普惠性,一些省份要求社区托养机构每年向困难家庭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托养服务。按照非盈利原则,超过次数的部分综合考虑政府投入、运营成本和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通过服务协议予以明确。
——科学布局,为园区挤出空间。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看到,通过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街道已建成并开放了5所“宝宝屋”,分别位于社区综合老龄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南阳实验幼儿园、吴江幼儿园、蒋家巷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
上海已经明确,每个街道、镇要配置辖区内3岁以下幼儿人数的15%。到“十五”末,全市“婴儿房”覆盖率达到85%(其中中心城区达到100%)。
12月6日,受委托的孩子们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社区的“宝贝屋”里玩耍。张俊杰照片-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教育,以提高教师水平。日益增长的幼儿园服务需求呼唤更多高素质的教师。近年来,很多地方积极推进育婴师专业人才的培养。广东省14所本科院校共20个苗圃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十万计划”;广州市指导市属、区属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婴幼儿护理相关专业,每年培养近2000名专业护理人员。全市有91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护士、保姆职业技能培训。在上海等城市,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可参加护士、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按规定取得相应证书者可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社区托儿所仍然需要逐步提高质量。
受访者指出,随着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标准的逐步建立,我国为构建普惠性、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就社区养老而言,仍存在供需不匹配、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促进政府、家庭、社会、市场的协调和共同努力。
设立托儿所的问题很难解决。胡玉洁说,由于大多数社区场地都存在产权和土地属性等问题,因此很难在许可中组织社区托儿所。有必要明确社区建筑内设置托幼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广州市政协委员胡桂芬也建议,对全市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进行整体整合,以共享、利用或扩容的形式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总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建立公共空间和设施资源的有效处置和转化机制。
合理分担育儿成本。受访者表示,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育儿消费普惠券,减轻家庭育儿负担,让更多家庭获得育儿支持。对于社区托儿所经营者,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贴,给予综合奖励支持日常运营,出台相关税收优惠等都是帮助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推动从“收”到“收得好”的发展。除了方便、实惠的“照顾”,家长还希望得到专业、科学、可靠的“教育”上海市普陀区早教中心主任斓曦表示,托幼机构要优先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和演练,切实守住安全底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儿童保育期生活和游戏的规范,加强对保育机构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开展与教育、医学的联合教研,稳步提升社区保育质量。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钧建议,通过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职业晋升机制,不断提升托幼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为社区托幼增量提质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