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摊到开店,从补毛衣到修奢侈品。

“小修小补”老摊位,积极拥抱新生活

“小修小补”老摊位,积极拥抱新生活  第1张▲曾春接过师傅的位置,继续织补。记者/吴静雯摄“小修小补”老摊位,积极拥抱新生活  第2张▲现在很多家庭都换了指纹锁,范师傅的钥匙机也更新了。记者/吴静雯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吴静雯

换锁,修鞋,织补衣服...这些工匠都去哪里了?你还能在街上找到“小修小补”的摊子吗?

十几年前,株洲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看到这些微小的服务。这些小摊看似不起眼,却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正是这些匠人,构成了生活中最令人难忘的烟火。

正因如此,今年商务部发出呼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有序回归民间生活。

那么株洲如何让这些小修小补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更融合呢?还有哪些新模式可以给这些小店带来新的生机?最近我们走访了一些小修小补的摊位,看看他们的故事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

“小修小补”变身老街小巷

事实上,虽然信息时代越来越方便,但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哪里换衣服,哪里修鞋都不容易。要找有技术的师傅,还得问株洲的“老口”。

“以前多方便啊,出门就能找到地摊。”家住荷塘区桂花路的陈女士对此深有感触。虽然也在做缝补衣服之类的小工,但还是考验师傅的功力。如今一些老艺术家已经退休或返乡,熟悉的师傅越来越少,都集中在中心广场附近,所以每次需要小修小补,她都要专程去一趟。

千真万确,小修小补的档口解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曾经熟悉的小摊、小店都变得“低调”起来,大多躲在老旧小区或者一些不起眼的街巷里。如芦淞区文怡路的“老范服务店”,铁路小区外的缝纫店,张术平小学等。,都在株洲经营了10年以上。大部分都没有醒目的招牌,一个摊位或者一个格子店,有的凳子或者工具箱上挂着写着“缝纫”“上锁”的招牌,不刻意去找往往会被忽略。

在白澍大厦中央广场店西南门外织补衣服的曾春就是其中之一。一把椅子和一个装满各种毛线和钩针的塑料盒,是她谋生的全部家当。2016年之前,曾春在松露市场集团做服装生意,后来跟师傅学织补。2018年正式接手师傅30多年的老摊子。

这些年来,被曾春织补过的衣服有上千件。每件衣服的材质和工艺都不一样,织补时也讲究不同的工艺。比如有些面料看似简单,其实是几种颜色混在一起的。织补衣服不露痕迹,有时候要花很长时间反复研究,一个拇指大小的洞要织补好几个小时。

每天的地摊风吹日晒,让38岁的曾春脸上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沧桑感。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睁眼就是工作,会让她觉得辛苦。但是,只要她完成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工作”,看到客户开心的笑容,她也会有成就感。

但让她有些无奈的是,愿意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曾经有人找我当老师,三伏天、冬月跟着我几天,我受不了。”曾春有点惋惜,以后干这一行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

从“等待业务”到“上门服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织补主要是用来修补破洞、绊脚等衣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曾春也在努力开拓年轻客户,研究新潮运动鞋,甚至修一些奢侈皮具。

“只要是手工织补能解决的问题,我都会尝试。”曾春说,尤其是近两年,网布运动鞋开始流行,她已经接到很多这样的订单。

对于织补工来说,以前是固定的摊位接活。现在,一些不方便移动的市民家具,如大沙发、皮具等,也开始提供上门维修服务,尽可能扩大客户。

在文怡路,“老范服务店”照常开门迎客。店主老范,20多年前带着妻子来到株洲。起初,他在文怡路的街上摆了一个小摊。无论是上锁、修鞋、修伞、换高压锅把手等等。,这些居民每天“刚需”体力劳动。老范都很擅长。这么多年,他用一双手在这里成就了无声的品质和健全的口碑。一些搬到河西的老邻居也会来找他开伞。

“我们最大的变化是从户外搬到屋檐下。”老范的妻子说,2021年,夫妻俩商量在文怡路租一个小格子店,让来上班的邻居有地方坐。店里的设备也更新了。老范指着两台钥匙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家的门都升级了,他家的钥匙机也升级了。但是修鞋补锅的设备还是老的。“会这么熟练,而且不管工具有多旧。”老范对自己的手艺颇为得意。

老范的服务店虽然小,但也在努力满足街坊的需求。现在,凡是在周围租房子的,想装修的等等。,可以来店里贴个通知,小店就成了周边居民的信息窗口。

小修如何更好的融入居民生活?

今年,商务部发出呼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有序还政于民生活,更方便居民消费生活。

我市也积极响应。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创建便民服务点、适度放开门店经营等方式,为这些手艺人提供了更好的就业空间。

但记者注意到,目前各便民服务指导点的摊位主要是菜农、菜贩等群体,很少见到织补、修鞋等手艺人。另一方面,如果细看像曾春这样在街头摆摊的情况,还是存在占道经营等问题。

“我们也希望在附近建一个集中的便民服务店,告别风吹日晒。”曾春说,但也有一些顾虑,比如同业竞争,重新开拓客户的麻烦。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株洲可以考虑收集这些手艺人的信息,适时推出“小修小补”地图,更好地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让整个城市更加温馨。

编辑:青琦

二审:戴萍和唐建华。

三审:叶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