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婧

莫寒丹青画乡村生活(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第1张《人民日报》(2024年1月28日第08版)

铺开纸,蘸上墨水,然后梳理头发...演播室里一片寂静。不一会儿,花鸟从纸上跃然而出。画家认真,观者入迷。

摄影棚外,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冬日的阳光照射在院墙之上和田野之上。远远望去,桃林片片,皖北乡村美景,与画室里的作品相映成趣。

很难想象以书画为友是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涛镇。步入古老黄河边的刘涛镇,一股浓厚的书画气息扑面而来。许多临街的建筑被粉刷成店面和画室,在村民家中、餐馆和旅馆里随处可见文房四宝和书画作品。

“农场忙着干农活时,农场闲着时,他就写写画画。如果家里没有字画,那就不是刘涛。”刘涛镇是萧县书画繁荣的一个缩影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萧县是汉文化腹地,书画艺术源远流长、群星璀璨。早在明清时期,萧县就形成了“龙城画派”,近代涌现出王子云、刘开渠、王兆民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是中国第一个被命名的书画艺术之乡。如今,萧县人学书作画已蔚然成风,从老人到学龄儿童,都能泼墨作画、著书立说。全县2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书画院和书画协会,擅长石丹青的书画人才多达3万余人。

悠久的文脉滋养了萧县的书画创作,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当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和陶器散发着古朴浪漫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写意性;汉代出土的大量石刻反映了当地人民豪放旷达的个性。“现在,在萧县,特别是刘涛,人民群众充分汲取当地传统书画创作的养分,认真学习当地走出去的名家艺术成就,崇尚意境,重视趣味。”萧县文联主席夏玲说。受传统文脉和地方风俗的影响,萧县创作者多为本地人,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美丽的兰花、竹子和菊花,名山大川,写意自然,展现了他们的人文情怀。

说到萧县书画发展的巅峰,不得不提刘涛的故乡萧龙士。师从齐白石,擅长花鸟,尤以兰花、荷花见长。在坚持创作的同时,他积极传授绘画技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萧龙士倡导“江淮写意”,刘涛镇的群众书画逐渐走出皖北农村,在各种展览中崭露头角。至今,村民们仍受他的影响。

得益于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刘涛书画的生命之火久久不灭,不断焕发出生成新时代的生命力。

在新时代,刘涛人的书画从一物一景的泥土气息中汲取灵感,以人文风雅表达田园生活,形成新面貌。通过种植葡萄来画葡萄,通过种植蔬菜来画蔬菜,通过饲养家禽来画鸡鸭,田园风光和生活气息都可以画出来,这使画面充满了传统意义和更美丽的生活描述。“美丽的风景和多彩的农业赋予了书画创作丰富的主题,这使刘涛镇的书画艺术在过去10年中生生不息,繁荣发展。”刘涛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卢中华说。

走进刘涛镇综合文化站,这里有红色的牡丹、紫色的葡萄和绿色的芭蕉...数百平方米的房间里,墙上挂着书画,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传统文化精神。卢中华边走边介绍,“几乎每周,文化站都会组织当地书画爱好者以画会友、切磋交流。刘涛镇有几千人能写善画,省级以上书协、美术家协会会员有几十人。”

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与书画结缘的刘,正在被书画悄然改变。

刘涛镇魏安村村民王淑玲在她的工作室里铺开一张宣纸,一对鸳鸯从纸上跳了出来,她说这是“村里的一对新人要结婚用的”。如今,在刘涛镇,书画艺术已深深融入日常生活生活。走亲访友,书画作品胜过烟酒礼品;新人结婚时,文房四宝是常备嫁妆;举办婚礼,笔会成了重要环节;在新房装修中,“写意水墨画”必不可少。送春联、送福字已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因此,书画装裱和学习文具成为刚需,许多人走上了谋生致富的道路。在刘涛那里专门从事绘画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专职画家、美术教师和书画院、文化馆的专业画家,这进一步增强了刘涛书画艺术的魅力。

刘涛书画的繁荣与“桃花笔会”密不可分。1987年,画家郑铮退休回乡后,创办了刘涛镇第一家农民书画院,并于同年举办了第一届“桃花笔会”,邀请同行切磋技艺。此后,每年春暖花开之时,一年一度的“桃花笔会”便如期而至,成为刘涛乃至萧县的文化盛事。“‘桃花笔会’已经举办了31届。去年,来自省内外的近200名艺术家挥毫泼墨,描绘美丽乡村,表达幸福生活。”萧县美术家协会主席耿洪亮说,“‘桃花笔社’的举办,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拓展了书画消费市场。”

近年来,以刘涛镇为代表的萧县书画市场年交易量约8万件(幅),年销售总收入超过1.5亿元。萧县的绘画及相关产品还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升了萧县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为进一步推动书画传承,萧县启动“丽格行动计划”,搭建阶梯,帮助高端人才走向艺术殿堂深造;创建“人才激励计划”,为成功铺路,重点奖励青年书画人才;实施“乡村普及计划”链接未来之桥,引导青少年接受书画教育。让书画艺术走进校园、社区和农村...镇村更是别出心裁,不断拉近人们与书画的距离。

随着人才的积累和交流的扩大,当地的艺术创作已从传统的书画发展到民族、油画、版画和雕刻画,特别是岩画、综合材料画和篆刻在中国已经成名。

“学习期间,不仅绘画技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眼界也得到了拓宽。”刘学是刘涛镇刘涛村的村民,擅长画工笔花鸟。2023年,在本镇书画人才提升计划的支持下赴北京画院进修一年。如今,她以画画为生,还教孩子们画画。“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在王淑玲的手机里,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蘸着墨水画画的视频令人捧腹。是她5岁的孙女。“我两岁的时候就吵着要画画,对色彩非常敏感。”言语中,王淑玲充满了喜悦。

雪白的画纸上,稚嫩的小手紧紧握着画笔,涂抹着,描绘着萧县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