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成为美的载体生活  第1张重庆九龙坡旧城改造让老社区更宜居。新华社让城市成为美的载体生活  第2张工人们正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李建国老商业街改造工程中施工。新华社让城市成为美的载体生活  第3张由河南郑州石油化工厂改造而成的石油化工厂创意园吸引了众多游客。新华社让城市成为美的载体生活  第4张周边居民在北京西城区口袋公园京云公园玩耍。姚雅琪摄/光明图片让城市成为美的载体生活  第5张湖北省武汉市继续推进汉口历史地段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新华社让城市成为美的载体生活  第6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报道]翻开北京酒仙桥老居民纪念相册。锅炉房、夏虹电影院等老建筑的照片,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展现了这个老小区没落的一面——建筑年久失修,管道陈旧,屋顶不时漏雨,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生活。不久前,随着旧改项目一期3450户居民的搬迁,破旧的筒子楼被拆除。居民已经搬进安置房,即将搬进新房。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在中国各地,城市更新给街道和人们的家门口带来了快速的变化。又脏又旧的老街得到新建和改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AI技术融入城市管理,智慧社区为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提供便利;袖珍公园和共享绿地越来越多,社区变得更加绿色和宜居...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有韧性、智慧的城市”的思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要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做好城市的详细体检。目前,中国的城市更新取得了哪些进展?接下来,如何继续推进城市更新?如何开拓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1.存量改造提升城市品质走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城区新街口附近,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商业区的大街小巷挤满了人。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商圈,显示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势头。几百米外,一个工地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石榴新村拔地而起的六栋居民楼,近日已全部封顶。

“我们都盼着居民楼早点完工,搬回去住新房。”在新村居住多年的陶女士说,“每天路过这里,看到这里每天的变化,我们都很开心。”

石榴新村是江苏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曾经“老小”的石榴新村,密密麻麻住着上百间房子,很多都是危房。楼与楼之间只能一个人通行,私人管线多,不仅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也大。

如何让居民住得住、住得好?秦淮区通过就地拆迁重建取代传统的“拆了就走人”,解决了不具备征收条件的“旧散”地区改造和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问题。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方案充分听取了居民意见,新居建设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可建面积满足居住需求。

不仅是刘诗新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房屋陈旧拥挤、市政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质量低下、历史建筑改造难度大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不仅制约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的需求生活。在各地,城市更新成为解决居民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重塑城市空间的有效途径。

「市区重建」是什么意思?有关专家认为,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在城市化接近成熟时,通过维护、改造、拆除、完善公共资源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重新调整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预期需求,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2022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为65.22%。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逐步提高,城市成为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当城市化率达到70%至80%时,城市化进程将逐渐放缓,城市发展将从数量上的快速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其标志是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升级和增量结构并重,从‘有’到‘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任李小龙表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更新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城市整体为对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城市体检评估为基础,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为路径,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

今年以来,中国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截至11月底,全国已实施约66,000个城市改造项目。其中,新改造城市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882万户;新增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设施1.4万个,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杨韬在13英里之外,那里有数百场烟火。在江西景德镇桃阳里,传承千年的窑火仍在诉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故事。在社交平台上,体验陶艺课、感受瓷文化、“淘”瓷成为吸引年轻人在此打卡的新热点。

如今,老街的重生得益于近年来的城市更新。“在景德镇桃阳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PPP项目中,我们与一批能工巧匠沟通,在坚持老技艺、使用老原料、尊重历史遗产的基础上,确保古城修复如初。”该项目总工程师吕小龙告诉记者。走在现在的桃阳里,周围的陶瓷文化遗址和400多栋古民居都保留了原来的风貌,改造后的房屋也得到更好的利用,变成了书店、民宿、工作室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体验瓷文化,千年瓷都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四川成都,智慧蓉城建设正在推进。AI实时监控消防车通道、卸货口、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应用场景,及时响应居民诉求,促进城市科学治理。

“以前,我总是担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状态。现在社区建了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可以检测独居老人的身体指标和睡眠状况,还安装了燃气泄漏报警器等智能设备。作为一个孩子,在外面工作我很放心。“在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社区,居民张女士提起社区最近的重建成果,心里特别高兴。

在许多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享受他们社区周围的绿化。山东潍坊卫安路的“鲸鱼广场”袖珍公园,成为周边居民散步、老人健身、孩子玩耍的城市“绿洲”。广州开放公园的绿地草坪和林下空间满足了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面加强。

今年7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的通知》提出了五项具体措施:坚持城市体检先行,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的统筹作用,加强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要求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城市旧社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创建、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历史街区和建筑保护与传承、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

一组组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城市更新带来的变化。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划定了1200多条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各地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截至11月底,已建成、改造和提升约3.1万公顷的城市绿地,启动了3980个袖珍公园,建成了5033公里的绿道。全国846个市县和6174个城市公园开展绿地开放共享试点,轮流共享草坪,让人们共享绿地。

3.政策力按下城市更新的“快进键”。

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今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陆续出台城市更新的政策法规,探索具有城市特色的实施方案。如《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和《兰州市城市更新办法》相继实施,为当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马茂红表示,为支持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的实施,北京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今年,市政府已安排5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同时,还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机制,引导各区尽快规划一批规模大、投资大、市场吸引力高的城市综合更新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针对兰州城市规划路网建设缓慢、15分钟生活圈公共配套设施不足、旧管网改造任务繁重等问题,《兰州市城市更新办法》从城市更新范围界定、区域评价、年度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倪虹指出,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推进城市更新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要坚持城市体检先行,一方面从问题导向出发,精细城市体检单位,查找群众身边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目标导向上,找到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谈及2024年城市更新的“时间表”,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炎表示,住建部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将城市体检延伸到群众。指导各地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确定建设项目,落实细化社区设施。在旧城区改造中,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在完整社区建设上,重点补齐“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短板,实施一批老年人服务站、托儿所、幼儿园等建设项目,实现15分钟生活连通,推进相邻社区与周边的整体建设和协同改造,加强设施共建共享,拓展群众身边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便利。在建设活力街区的过程中,实施老商圈、步行街、老厂区等旧街区改造,促进街区功能转型和活力提升,利用腾出的空间资源优先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让人们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记者姚雅琪)